此时,上游二号的模拟弹(配备固体燃料火箭助推器,未安装主发动机)刚刚于1975年11月进行了首次陆上发射试验。试验的成功,证明了弹上那台凝聚了军工人多年心血乃至生命的助推器性能可靠,足以进行下一阶段试验。因此320厂在征得三机部的支持后决策,虽然明知超音速版的上游二号已经不会有未来了,还是要把遥测弹造出来、打出来、把这款厂史上第一枚超音速反舰导弹的数据尽可能飞出来,为这五年的经验教训做个总结。
1976年年初,各方在320厂协调确定了上游二号(液)遥测弹技术状态,其驾驶仪系统、无线电高度表均应用成熟型号,采用南昌无线电厂生产的ML-6单脉冲雷达导引头(已经用在1975年完成科研摸底试飞的上游一号甲上)。但由于此时上游二号(液)已经成了“厂家科研项目”,因此各配套厂家并不热心,一拖就是四年多的时间,直到1980年才完成三发遥测弹的装配(一发留作320厂自用样弹)。
1980年12月,两发遥测弹在渤海湾畔的海军某基地先后试射成功,均飞行了近50千米,最大飞行速度达M1.44,主要数据均达到或超过设计指标——之所以研制时其最大有效射程仅定为32千米(和上游一号相当),则是因为导弹艇的桅杆高度不足,导致架在其顶部的导弹攻击雷达实在没法看得更远所致。回顾下来,虽说如果当初不过分追求“省自为战”,能得到全国更多单位协助的话,这型技术难度适中的导弹还是很有希望在1975年之前定型的,但还是那句话,历史没有假设。
虽然上游二号(液)的故事暂时告一段落,但上游二号(固)的上马研制和前者仍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气动外形上,上游二号(固)除了相比前者缩短0.6米并改回卵圆形头罩之外,其他尺寸与布局基本一致。另外作为新型舰舰导弹立项研究的上游二号(固),肯定得找个船当“对象”,而再次“做媒”的海军,给上游二号(固)介绍的“姑娘”不是别人,正是028的“妹妹”——028-2型大型导弹快艇!
还好还好,海军这次明确了,上游二号(固)除了配备未来的新艇,也要能用在现有的21型和24型导弹快艇的上游一号/上游一号甲发射筒里;至于“进一步考虑装在潜艇上的可能性”。。。。。。上游二号(液)的故事已经教育大家,还是先把“老弹原位换装”的市场吃下来,再想“进一步”的事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