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访问

下载APP

关闭

国产第一枚超音速舰舰导弹,如何威震台海?

作者:
2020-12-01 13:13:16

1999年国庆50周年阅兵式上,一款外形与国产第一代反舰导弹“上游”/“海鹰”有些相似,但体型又明显“苗条”很多的新型导弹,作为人民海军受阅舰舰导弹方队中的一员,紧随此时刚刚列装人民海军的新锐——鹰击-83登场。后来随着此次阅兵相关资料的公开,这型名为“上游二号”的舰舰导弹逐渐为人所知。

由于当时直播画面给到舰舰导弹方队时,解说员明确说了“这是我国新型通用超音速反舰导弹”,在那个相当憋屈的年代,能听到如此提气的一句话,军迷们与其相信这是“战略忽悠”,自然更愿意去“自行解读”。记得当时比较主流的观点是,“鹰击-83在末端攻击时可以俯冲增速到M1.2左右”,有人甚至还为之发明出了“低超音速反舰导弹”这么个概念,也是有趣。而另一种观点则是,“解说员当时说的其实是上游二号”,使得它又被一些朋友误会为我军列装的第一款国产超音速舰舰导弹。

不绕了,直奔主题,“上游二号能不能超音速?”答案是肯定的,能!

只不过能飞超音速的上游二号,与1999年受阅的上游二号之间,相隔的不仅是整整三十年的光阴。它的研制,甚至要追溯到50多年前那场“车间里的头脑风暴”。

1969年夏天,在仓促投入“大干快上”强-5量产工作(不切实际的每月20架产量,埋下了以后上百架飞机大返修的祸根)的三机部南昌320厂(也就是今天大名鼎鼎的洪都)里,负责“上游”、“海鹰”等海防导弹研制的“四零办公室”(1990年后改称660所)约110人的设计队伍,此时正大部分下放到车间当工人。

国产第一枚超音速舰舰导弹,如何威震台海?

所以当开国少将、时任江西省革委会主任兼省军区政委的程世清来到320厂蹲点,提出为了备战打仗,“要搞新产品、淘汰上游一号‘老古董’,在江西地区配套,贯彻军委‘省自为战’部署,形成完整的海防导弹研制线”时,在上游一号定型投产后,一直缺乏任务支撑,只能加强到生产一线帮忙的“四零办公室”人人无不深受鼓舞。还没等调离车间,他们就在同年10月向上级汇报了一个“短平快”的超音速舰舰导弹方案(320厂在上报海军及军委领导机关时,自行称之为上游二号)。

1970年5月,军委国防工业领导小组原则同意了这一方案;6月,在海军造船工业领导小组办公室(“船办”)主任刘华清的主持下,各方在南昌召开了新弹成件定点配套及技术协调会议,正式确定了上游二号的“名分”,同时要求“1971年5月1日新弹上天”——这类献礼型节点,了解那个年代国产武器研制特点的朋友都清楚。

既然是“船办”主抓的,那么上游二号就得有与之配套使用的舰艇,此时国产第一代导弹驱护舰都已经定下来使用性能成熟可靠的海鹰一号(J)和上游一号,那么剩下来比较靠谱的装舰对象就是导弹艇。11月,海军在上海召开了上游二号武器系统协调会,为它与正在上海沪东造船厂试制的028型大型导弹快艇“做媒”。

028型的研制可以追溯到1967年,随着当年7月人民海军第一支导弹快艇部队——201大队编入青岛快一支,开始战备值班,海军提出研制性能更强的新一代导弹快艇。它延续了21型导弹快艇的3轴3桨布局,上海柴油机厂为之研制的32-195型柴油机(32缸X形排列、缸径195毫米)最大功率达4410千瓦,相比21型导弹快艇的轻42-160型提高了50%,足以推动更大的艇体实现和21型相当甚至更高的航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