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举个例子大家就明白了,阿里巴巴和腾讯的海外收入占比,还不到5%,要知道这两个企业,可是中国互联网发展的名片。我可以这样说,批兴起的互联网巨头,一直在搞内耗,但如果大家去看看最近几年兴起的几个巨头,比如抖音、小米等,在海外迅速就发展起来了,抖音海外版TikTok之所以被美国打压,原因本身就是其占领了国际市场,而小米今年三季度的营收里面,海外收入已经占比过半。
再比如最近发展比较火爆的新能源汽车,中国几个新能源汽车品牌,一出来就是国际定位。大家可以仔细思考一下我应该要表达的意思,其实越是离当下越近的创新,其国际化视野和程度就越高,同时中国科技的国际竞争力就越强,我们就能去赚别人的钱。
而恰恰传统科技企业,以及早就发展起来的互联网巨头,依然萎缩在国内市场。比如我们很早就发展起来的微博、门户视频等,海外用户仅仅就是偶尔用来做一下宣传,基本上是可以忽略不计的,现在新浪微博市值还不到100亿美元,优酷视频好像已经退市,爱奇艺也不过160亿美元的市值,而美国的Facebook、奈飞、推特加起来的市值超过1万亿美元,腾讯很厉害吧,但腾讯包括微信和视频等所有业务都体现在其股价上,也不过7000亿美元的市值,而且美国这些巨头的市盈率,都低于中国互联网企业,也就是说人家的泡沫更小。
当然,中国企业和品牌内耗的案例,不仅仅体现在互联网领域,银行业我就不说了,再比如中国的超级品牌茅台,2019年海外销售额还不到4亿美元,只占总销售额的3%,请注意,茅台海外销售额里面,其实很大的一部分,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海外销售,而是靠政府倡议的“一带一路”等沿线,本身因中国企业和中国消费者走出去之后,带出去的销量,也就是说,很大一部分依然是中国人自己消费的。
对比来看,英国的帝亚吉欧(全球最大的洋酒公司)去年的销售额是1126亿人民币(同期茅台的收入是854亿元),整个欧洲和土耳其的销售额加起来,也只占到整个销售额的16%,英国本土的占比就更低了。也就是说人家赚的是全世界的钱。
那我举这些例子,跟创新有什么关系呢,其实关系可大了,我本身并不反对企业在国内市场的拓展,这是企业稳定根基的前提,但问题的关键在于,如果企业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内部市场,将意味着这些企业将持续挤压新生的创新空间,并带来很大的社会问题。
现在很多人说美国贫富差距很大,但美国的贫富差距,跟中国的贫富差距是不同的,美国的富人赚取的超额利润来自全球,而中国的富豪赚取的利润来自中国人自己,这种贫富差距的逻辑存在天壤之别。如果中国各类企业大部分利润都来自海外,因此而带来的贫富差距应该被乐意的接受。
八、
因此,我个人认为如何理解中国新兴平民资本和传统资本互相“勾结”,挤压内部创新市场空间,降低经济活力的问题,将是未来中国在创新领域政策的重要研究方向。
按照我的思考,可以向两个方向拓展,一个是,不要把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分开来看,他们都是市场主体,都不能以任何理由阻碍创新市场,更不能达成某种威胁整个市场公平竞争的交易。
另外,严格惩罚大企业对小微创新企业产品的抄袭,以及阻止对其战略性的收购;继续做大注册制科创板等中央亲自部署的直接融资渠道,让小微创新企业在缺乏资本支持的时候,直接面向公众市场,而不是面向巨头。
同时,学习美国可能的模式,那就是小企业可以低成本获取,甚至“抄袭”大企业的技术,而大企业绝对不能抄袭小企业的技术,在专利诉讼方面,应该理直气壮的偏袒小企业。至于法律层面如何论证和做出解释,这就需要很多智慧,这也是为什么拜登政府要专门组建钱为德等为首的专利创新法律团队的原因,按照我的预测,最终美国这些法律专家会搞出一套冠冕堂皇的,为中小企业或个人,以及生产商的创新法律空间,来对抗大企业对科技领域的垄断。
其实大家去看,诸多巨头都在拼命的申请专利,最后形成了专利霸权,但这些专利真的有多少进行了商业开拓,真不好说,反而由于拥有了巨量资源优势,霸占了很多专利之后,对于那些不利于当下自己获得垄断利润的技术,就会一直捂在口袋里不会市场化,变成了对创新的极大阻碍者。
这就好比说,卖蜡烛的商人,就算发明了电灯泡,也是不会愿意让电灯泡普及的,甚至希望这个世界永远没有太阳,这样蜡烛的需求就更大了。
另外,对牛哄哄的传统互联网巨头和传统金融等国企巨头,可以按照国际市场占比的考核方式,来评估其对中国经济的贡献,从而在各类牌照、政策和税收、反垄断等方面采取不同的措施。对那些国际市场占比越来越高的中国企业,应该加以支持,而对于那些在国内市场呼风唤雨,在国际市场毫无竞争力的企业,要十分警惕,千万不要听这些企业高谈阔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