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700多年前的尘封历史,会在西方国家已经称霸地球、将满清朝廷打的半死不活的19世纪末再次复活呢?
1895年,德国皇帝威廉二世让人画了一张著名的《黄祸图》,号召欧美国家联合起来,对抗邪恶的东方势力。
这幅画是由威廉二世亲自拿铅笔亲自构思的草图。
图中七个女武士代表着欧洲诸国。头戴象征自由软帽的是法国;头盔上雄鹰展翅的是德国;身穿鳞甲搭在德国肩上的是俄国;黑色双头鹰胸甲的奥利地与手持米字圆盾的英国眉来眼去;剩下两个有可能是意大利与西班牙。
在她们前面,带翅膀的大天使指向远方,一条东方巨龙正载着佛陀正在四处喷火。
画好后,威廉二世让德国名将老毛奇亲自将油画送交给了俄国沙皇尼古拉二世,并专门写信描述了画中的含义与“黄祸”的可怕,希望俄国尽可能在东亚担任其保卫基督教文明的使命,并且表示德国将保护俄国后方的安全。
同时间,威廉二世也将印刷版送到了欧洲各大王公贵族、政府首脑那里,让这幅画的影响力一下子就流行开来。
“黄祸”一词也由一种虽然隐隐浮现、零散的政治焦虑,变成了一股台面上强大的政治思潮。
比如,尽管英国在两次鸦片战争中血虐了满清军队,但1895年曾任陆军总司令伏尔赛利就从一个军人的角度,认可了中国人的军事才能。在他看来,中国军队的问题只不过是缺少了一个类似于彼得大帝或者拿破仑式的人物。
这位英国元帅大概没想到,在他说这番话的时候,这个人物其实已经出世了,只不过还在襁褓之中,离他开始带领中国还有近三十年时间。
无论如何,当时是连自保都无力的中国,不可能威胁西方。
为什么威廉二世要费尽心机渲染“黄祸论”?
答案是祸水东引,让俄国、日本相互牵制,不但可以避免俄罗斯在欧洲的野心,还能浑水摸鱼扩大在远东的地盘。
当时,甲午战争中国战败,日本气势大盛,威廉二世害怕自己在华利益打折扣,于是先拉着俄法,对日本搞了一次“三国干涉还辽”。
1897年,威廉二世又派了三艘军舰强行占领了山东胶州湾,掀起了19世纪末瓜分中国的浪潮。
从此,列强纷纷在中国传教洗脑、强占租借地、抢夺路权矿权、划分起了势力范围,到处欺压中国老百姓,引爆了“义和团运动”。
威廉二世趁机发表了名为《不要宽恕》的演讲,鼓励欧洲人去扑灭“黄祸”,还派了个将军去做联军统帅。
于是,在八国联军的枪炮逼迫下,义和团被屠杀、慈禧往西逃、《辛丑条约》签订,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
威廉二世则继续鼓吹“黄祸论”,不断挑唆俄国去对抗日本,理由则是日本将会武装中国,对白种人、基督教复仇。
后来果然爆发了日俄战争,但最遭殃的却还是中国老百姓。
面对“黄祸论”带来中国人民的苦难,威廉二世自己倒是得意洋洋:
黄祸——这是我早就认识到的一种危险。实际上创造“黄祸”这个词的人就是我。
将军们也纷纷表示赞同:东亚的战争,让黄祸这个旧词获得了新的生命。
另一边,同样被视为“黄祸”的日本人,为了转移西方世界对自己的敌视目光,也在疯狂的抹黑中国人,夸张的宣传中国人人种威胁。
就在威廉二世炮制“黄祸图”的1895年,因为《新日本史》、《日本经济史》而著名的历史学家、政治家竹越与三郎就写下《支那论》,丑化描述中国历史更迭,甚用“如鼠族一般”的污蔑来渲染中国人口增长对欧洲的威胁,给西方国家为华人制定的各种歧视法案与残酷刑罚摇旗呐喊。
以竹越与三郎为代表的日本高级知识分子,非常明白“黄祸论”对日本的威胁,所以在言语之间,竭力把日本从亚洲、黄种人区分开来,把日本对华野心说成保护世界免于被中国人入侵,进而论证吞并中国的必要性。
后来影响日本国运的“脱亚入欧”,源头上就有摆脱“黄祸”的意思。
这种宣传起了很强的效果,比如美国海军少将、军事家马汉就主张美日结盟,彻底征服中国,从而弥补没来得及瓜分中国的遗憾。
可以说,19世纪末“黄祸论”的沉渣泛起,很大程度上是威廉二世、竹越与三郎、马汉这样的顶级阴谋家,玩损人利己的外交权术的结果。
从现实角度看,满清军队战斗力之低下,西方人早已了然于胸,威廉二世的“黄祸图”可以左右高层政治,却显然不具备在全社会被广泛接受的说服力。
真正让“黄祸论”泛滥开来、遍地开花的,是另一帮人酝酿的所谓“真正的黄祸”。
2
在1898年,英国皇家地理学会会员戴奥西写了一本《新远东》,提出了“真正的黄祸”——中国的工业化。
在中美贸易战的122年前,这个英国人就认为,如果中国人依靠“西方科学的帮助”,办起各种工厂,就会同西方产生严重的竞争,而日本就是前车之鉴。
因为中国“享有一切想象得到的有利条件——非常廉价、聪明、易于指挥的劳工,受过科学训练的管理方法,丰富的煤和铁,几乎是应有尽有的土产原料,纵横如织的水道运输,数目众多的港口,而且到了那时,还会有一个四通八达的铁路系统。”
“这样的中国新兴工业,在进行价廉物美的生产上,将比它的西方旧有对手处于一种远为有利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