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同中国打到最后一个人、最后一支枪”。
这是58年前的10月14日,印度国防部长对着媒体叫嚣的一句话。而在此前2天,尼赫鲁还公开下令:要动用军事力量对付中国,把中国军队从印度领土(实际是印军侵占的中国领土)上“清除掉”。
面对印度人如此嚣张的气焰和咄咄逼人的行动,最终中国忍无可忍对这个“邻居”出了重手:10月20日打响自卫反击作战,仅用了1个月时间击败印军。在东段,中国边防部队进到“麦克马洪线”以南靠近传统习惯线地区;在西段,清除了印军设在中国境内的所有据点。
58年后的今天,在中印边境地带,印度又想故技重施:一边企图在边境地区蚕食、侵占,一边对华示强且做着各种长期对峙的准备。
如今,我们该不该对印度再下一次重手呢?
1
10月15日,印度突然对中国发出措辞强硬的声明。
之前,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于10月13日指出,印度在边境沿线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军事部署是中印双方紧张关系的根本原因。
随后,印度外交部发言人斯里瓦斯塔瓦(Anurag Srivastava)15日表示,拉达克、查谟和克什米尔(Jammu and Kashmir)的中央管理地区“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印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并称中国不应就印度的内部事务发表评论。
有分析说,这是印度向中国发出了一个明确的信号,即印度可能不会总是在中国谈论起内部事务时保持克制,
为什么印度会突然强硬起来?
一个比较重要的迹象是,10月13日,中、印两国外交部及军方人员共同参加的“第七轮军长级会谈”结束了。在这次会谈后,参与会谈的印度第14军团司令辛格中将不再参与后续会谈,其位置将由梅农中将接任。
而梅农曾担任印度首个山地师的第一任师长,在中印边境军队中也曾长期任职。据印度媒体透露,在对华政策上,梅农持强硬态度。因此,印度军方的这一调整或许意味着未来“拉达克”地区的局势可能会更加紧张。
正因为有印度军方谈判代表的变化,这场充满“建设与积极性”的会谈除了让双方“增进了对彼此立场的相互理解”、“不让分歧上升为争端”的常见措辞之外,并无特别成果。中、印双方发布的新闻稿中没有“脱离接触”(disengagement)等曾写入双方共识的字样。
另一个值得注意的迹象是,在印度方面态度忽然变得强硬之前,美国政府刚刚任命一名高级官员担任“西藏事务特别协调员”。作为“四方安全对话”的一部分,美国国务卿蓬佩奥在美印日澳四国外长会议上暗示,美国可能会加强对中国的强硬态度。
而且,美国副国务卿比根在12日的一次印、美闭门会议上,抱怨印度在对华问题上“过于谨慎”、“总是揣测北京态度”。其潜在的意思是,“有美国在背后撑着印度,印度可以放心大胆地对华展示强硬”。
或许是来自美国的声援,让新德里的立场有所转变。印度媒体披露,称印度将批准与美国签署《基础交换与合作协议》(BECA)。由于印美此前签署了《后勤交流备忘录协定》(LEMOA)和《通信兼容和安全协议》(COMCASA),这实际上让印度因此成为“美国的准军事盟友”。
显然,新德里方面产生了一种借与“美国、澳大利亚和日本”建立关系而对华施压的思路。比如,印度知名智库“德里政策集团”在题为《驯服复仇之龙》的报告中,建议印度要在美日澳印四国机制,扮演“领导角色”。
但是,刀哥怎么都觉得,印度的这种想法是危险的!
2
为什么中方批评印度在边境沿线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军事部署,是中印双方紧张关系的根本原因?
因为随着“拉达克”一线在9月下旬后气候转冷,道路逐渐封冻、积雪,印度不仅不撤回军队,反而在边境地区加速修建战略道路和桥梁,这不是刺激对峙的氛围是什么?而且印度明显在做长期对峙的准备。
总体来说,印度一边进行会谈,一边加紧备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