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访问

下载APP

关闭

揭开中国大战略布局:中央的手笔竟如此伟大!

作者:
2020-09-15 10:47:48

黄奇帆是大家非常熟悉的一位前体制内高官,同时也是一位知名的经济学领域专家,退休之后现任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

在这次演讲中,他对中国经济内循环为主、双循环战略形成的原因、背景及影响做了深刻剖析。

本文整理了其中最重要的观点,虽然文章有点长,但值得细读。

5种压力与内循环的必然性

5月份以来党中央、国务院提出了内循环为主的战略,总书记是在5月下旬政协会议上提出来的,这个战略对中国影响深远。

中国可以这么说,从80年代改革开放以后,是经过了近30年的外循环为主的战略,然后到了2010年以后逐渐开始往内循环为主的方向转。

2010年前后,中国工业产值成了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2012年,中国的进出口贸易成了世界第一。所以我们GDP第二,工业和进出口贸易的第一都是在2010年前后形成的。

但是就在这个阶段,世界对我们的外向型经济形成了五种压力、五个坐标面的变化——第一个由于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经济进入了衰退期,我们的出口碰上了天花板。

第二,从2006-2015年,10年WTO里各种贸易纠纷案件1/3是跟中国打的,因为中国的出口突飞猛进,等于占领别的国家的市场,所以摩擦不断。但这个摩擦和美国现在和我们搞贸易摩擦贸易战是两回事,那属于WTO常规的经济次序里产生的摩擦。

揭开中国大战略布局:中央的手笔竟如此伟大!

第三,从2012年以后中国的劳动力边界条件变化了。2012年以后中国每年退休的人达到了1500万,每年新增的劳动力每年1200多万,实际上每年要少掉200多万劳动力。

整个的劳动力成本提高了,这几年劳动力成本提高一倍以上。

5年来少掉1000多万劳动力,为什么大家没有感觉劳动力普遍的紧张?因为经济下行了,从11、12的增长率现在到了6,去年是5.9,降一个百分点涉及200万人就业,降了5个点就有1000多万人就业岗位没了。

但是那时候正好需求上劳动力供给上少了1000多万,两边是平衡的,这本身就说明了劳动力少了以后经济要下行的。

第四,中国在这样的大工业发展中,油电煤气运包括城市土地成本都提高了很多,比较优势开始减弱。

第五生态环保的压力增加,对环保的治理成本也大大提高。

面对这些变化,中央审时度势,从2013年提出了新常态,2014、2015年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改变了过去以出口拉动为主的状态,转化为供给平衡的状态,多余的供给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