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国家之间的收入差异与分化。
在一些国家,内部收入差异和社会分化,经常导致不同社会阶级间的经济冲突,甚至演变成内战;在另一些国家,内部冲突外化成为国家间的冲突,即战争。
当多个国家同时卷入时,就演变成为世界大战。
经济关乎利益,利益分配不公就会导致战争,无论是内战还是国家间的战争。就是说,经济因素的确可以导致战争。
但如果人们仅仅从经济因素来理解战争,那还是过于简单。
在大多数场合,政治因素甚至远较经济因素重要,人们既为利益(经济)而战,也为荣誉和恐惧而战,而荣誉和恐惧更多的是关乎政治。
实际上,一旦涉及战争,政治逻辑就占据主导地位。
近代普鲁士军事战略家克劳塞维茨(Carl Von Clausewitz)说过,“战争是政治通过另一种手段的延续”,无疑揭示了战争的“政治”本质。
克劳塞维茨所说的几乎是永恒的。多少年来,人们一直企图超越经济因素而去寻找战争的根源。人们诅咒战争,祈求战争不再发生,但同时人们也在赞美战争。
人的本性中存在一种倾向,把自己道德化,把他者妖魔化。即使是侵略,侵略者也总能找到战争的“正当性”和“正义性”,并为此而歌颂战争。
从古希腊各城邦之间的战争到中世纪十字军东征,战争总是成为人们讴歌的对象。
到了近代,战争具有了更高的道德性。法国大革命以后,基于主权国家理论之上的“民族主义”大旗,引导着人类进入毫无止境的战争。
各种论证和颂扬战争的理论一一出炉。
这尤其表现在近代浪漫主义和社会达尔文主义者那里。
近代浪漫主义始于英国文学,当传播到德国时进入了政治哲学领域,歌颂战争和暴力,为了国家利益(无论是统一还是发展),一切在所不惜。
在社会达尔文主义那里,战争不仅是“适者生存”的必然产物,也是检验人类品质的最高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