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其重要的是,20世纪80年代由美国总统里根和英国首相撒切尔新自由主义革命所引发的新一波全球化,更是在很短时间里把一个广袤的世界演变成为一个“全球村”。
国家间经济上的高度互相依赖所能产生的正面效应,反映在了国际关系领域的“互相依存理论”上。
“互相依存理论”加上源自近代德国哲学家康德的“民主国家之间无战争”理论,成为近年来西方自由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主流。
人们深信,国家间经济上的高度依赖,加上政治上的民主化,战争就可以远离人类,实现康德的“永久和平”理想状态。
这种自由主义国际关系理论,也基本上决定了美国处理和其他国家关系的态度和方法。
那就是,美国必须通过经济方法(开放、市场准入、整合等),促成那些和美国具有经济关系的国家的政治体制的民主化。
也就是说,对非西方国家来说,和美国(西方)国家发展经济关系是有政治前提的。
也很显然,这个政治前提充分反映在美国(西方)国家的贸易、投资、国际援助等方面。
不过,自由主义理论(无论是经济学家还是政治学家)更多地反映了信仰者对世界的一种理想,而非对现实的反映。
对西方的现实主义者来说,经济互相依赖的确导致了国家之间的利益相关性,增加了处理国家之间关系的难度,但绝对没有改变国家之间关系的冲突本质。
自由主义过度夸大了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好处,但大大低估或者忽视了经济全球化固有的负面影响。
历史地看,经济全球化必然造成两个结果:
第一,一个社会内部的收入差异和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