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同印度官员以视频形式召开两国边境事务磋商和协调工作机制第18次会议,中印边境紧张局势似乎呈现缓和趋势。而就在不久前,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罕见赴西藏调研,引发印度方面的诸多猜测。
中国驻印大使强调,中国对印基本政策没有变。我们把印度当作伙伴而不是对手,把印度视为机遇而不是威胁。
只有相互尊重、平等相待,才能不断增进双方的理解和互信,避免猜疑和误解,在和平共处、共同发展的道路上,实现中印“龙象共舞”的目标。
然而,自2020年6月15日中印加勒万河谷边境冲突事件发生以来,中印关系实际上已跌至历史冰点,“龙象之争”也经历了从军事、政治扩展到经济领域的持续升温。
6月29日,印度政府迫不及待地对包括抖音、微信在内的106款中国手机应用程序“下狠手”,决定分两批下架或禁止这些会“威胁印度国家安全”的“中国制造”。
7月,莫迪当局又进一步升级了针对中国的贸易政策:一方面,要求中国和巴基斯坦企业在参与印度政府招标项目之前接受安全核查,实质上是将华为、中兴等中国公司彻底从政府采购项目乃至所有大型基建工程中“扫地出门”。
另一方面,印度多次扬言要将钢铁、化工、制药等371类进口产品纳入强制性标准体系,进而以印度标准“考验”和“淘汰”中国商品,最终达到大幅降低对华贸易逆差的目的。
此外,印方还实施了诸如暂停对中国货物清关并没收部分未清关货物、对上百种中国商品开展反倾销调查一类的“流氓”行径,严重破坏了公平、透明、非歧视的世界贸易规则。
印度的所作所为不仅使岌岌可危的中印关系“雪上加霜”,更造成两国商界“惴惴不安”、“患得患失”。
面对显而易见的颓势和难以预料的未来,人们不禁要问:“中印贸易战会爆发吗?”
追本溯源,条分缕析,判断中印贸易关系的走向不仅要看贸易本身,更要关注其背后的国际、国内形势及双方战略变动。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中印关系的异动在本质上是“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左右下的结果。
对印度而言,这一变局既体现在国际格局和地缘政治的“风云变幻”之中,也凸显于国内民族主义浪潮的“此起彼伏”之上。
首先,国际格局的深刻变化决定了印度的对华战略。
近年来,美国的相对衰落和中国的强势崛起已成为全球战略界公认的事实,“东方巨龙”的“腾飞”引起了西方世界斯巴达式的恐慌,从而迫使其层层加码遏华政策,以阻止中国的进一步发展,并维持美国主导下的国际秩序。
作为中国的南方邻居和昔日的“手下败将”,印度人内心中挥之不去的“1962年记忆”在数十年中印关系的波动中“隐隐作祟”,更使其在面对中国崛起时不断产生认知失调的错误知觉和水涨船高的不安全感,而两国在制度、文化上的天差地别则决定了战略互信的“难产”,进而造就了印度无法回避的安全困境。
为寻求安全“避风港”,印度这艘南亚“巨轮”在短期内只有一条航向——由“大国平衡外交”作维持尊严的面纱,向美国持续靠拢以获得保护。
因此,印度近年来“一边倒”地发展对美关系并积极推动四国联盟成为“印太战略”代理人的行为完全合乎情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