歼-10诞生:关键的15分钟
1982年2月16日,我国新型战斗机研制方案评审论证会在位于北京海运仓的解放军总参谋部第一招待所召开。这次会议规模很大,邀请了有关单位领导和航空界专家共141人参加。
曾经制造出歼-7的沈阳飞机制造厂和强-6的洪都航空(现南昌飞机制造厂)均赴京参加,并分别提出了歼-13方案和强-6衍生方案。此时成都方面正在攻关歼-7III,航空部原本只通知611所来北京参加新歼方案的评审。
歼-7
宋文骢、成志明、谢品和王子方等来自611所的4个人作为代表参加了这次会议。但出乎意料的是,在会议召开后,航空工业部军机局副局长王若松突然来到了宋文骢等人的房间,希望611所的同志也能在会上讲一讲自己的方案,并给他们争取了15分钟的发言时间。时间安排在第三天。
时间虽然紧迫,但机遇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原来宋文骢在出差北京前留了一个心眼,让同事把611所的新歼鸭式气动布局方案的资料也带上了,但是由于出行匆忙,宋文骢手里没有飞机模型,没有图样资料。
为了牢牢抓住这来之不易的一刻钟,宋文骢和其他几个同志从兄弟单位借了几张空白的明胶片,连夜从带来的资料里,将鸭式布局飞机的图形、基本数据重要性能曲线摘录下来,制作了几张汇报用的明胶片。这一切忙完,已是夜深人静了。宋文骢后来戏谑道:“我们这叫做临阵磨枪,不快也光。”
宋文骢
第二天,是沈飞和洪都做汇报,他们手里满是飞机模式,示意图和各种设计数据图,主讲人结合模型向专家和领导讲解,汇报了近2个小时。强-6一开始便不被人看好,因此沈飞歼-13在当时基本上被内定为胜出方案。
但无论是歼-13方案,还是强-6衍生方案,都无法摆脱国外飞机制造的影子。晚上回到招待做的房间内,宋文骢拿出了昨天画的几张明胶片,一边看一边陷入了思索。
“新歼研制事关中国国防建设、中国空军未来发展的大计。我们决不能重蹈歼9的老路了。国家在这么困难的情况下,拿出这么大一笔钱搞新歼研制,实在是不容易啊!我们要搞,就要搞一架像样的飞机,搞一架能在未来10年或20年都不落后于世界的飞机,我们要从学习模仿的传统思维里跳出来,搞一架真正由中国人自行设计的先进战斗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