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济学上,借债并不是什么丢人的事,只要美联储流出的低价贷款进入赚钱的行业(比如芯片),印的钱越多,赚回来的就越多,政府依靠不断增长的经济就能再把钱收回来。
中国政府就是一个正面的例子。
2008年金融危机后,四万亿投资进入了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在催生了世界500强基建公司的同时,也让整个国家的经济活力得到释放。
虽然看起来投资修路是亏的,但经济增长带来的税收增长拟补了投入,并得以偿还前期国债。
理论上说,如果美国政府借更多的钱,投入高收益的项目,就可以把前面欠的那些钱还上!
等到收支平衡的时候再提高利率,收回流动性,正如上世纪80年代保罗·沃尔克所做的那样。
这个逻辑不能说错,而且美国历史上确实做到过!
在经历了70年代放任自流的货币供应之后,美国经济进入“滞涨”(经济停滞通货膨胀),保罗·沃尔克用超高利率回收流动性,终于在上世纪80年代控制住了通胀。美国国债占GDP的比重,也从冷战高峰时期的50%左右降低到25%左右。
但是当年美国能够做到有两个基本前提:
第一,美国中产阶级储蓄率高,能扛得住高利率。
第二,美国制造业发达,扛得住失业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