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访问

下载APP

关闭

中国科技不怕封锁,那怕什么?答案触目惊心

作者:
2020-08-10 10:22:56

近来中美关系紧张局势愈演愈烈,人们的一个基本共识是:美方挑起争端,重要目的之一是遏制中国在科技和经济实力上的快速发展;对其而言,如果能够“保住绝对优势”,就意味着依然拥有“绝对优势”。

面对压制,从中国的角度来看,我们如何反思并进取?饶毅先生着眼于中国未来命运,分析了中国科学发展的潜在隐患,他认为:尽管我们愿意以中国科学“古代行、现代不行”来鼓励自己,但不能不清醒地认识到,我们民族缺乏科学传统,我们文化对真理的追求不足,对自然的好奇心也相对较弱,科学在中国的发展历史也十分短暂(事实上真正有共识地稳定发展科技的阶段,也只是近来这几十年时间),加上“实用主义”文化的普遍盛行,我们下一步如何提高科技人才质量、扩大科技人才规模,激励高质量的人才加入科学技术研究队伍中,正面影响中国的未来,依然是很大的挑战。

他特别指出,如果我们希望有朝一日走在世界前列,必须有科学技术支撑的原创性工作。如果我们的科研产出不能超过西方、不能超美,难以想象我们能单纯通过商业模式的变更或分配方式的技巧走到前列。只有产出强的时候,才有分配的主导权。

中国未来与科学的隐患

▍中国在古代到底有没有过科学?

第一点需要说明,中国流行一百多年的一种说法:“中国古代有很好的科学传统,到明清后中国科学落后于西方”,是误传。误传含有善意的原因。鸦片战争后,中国内忧外患,国人希望中国强大,提出我们“古代行,现代不行”以鼓励自己。这种的说法传给外国人,特别是由英国的李约瑟再用英文说一遍以后“出口转内销”,对我们的心理有很大的安慰作用。这是在我国普遍自信比较低的时代诞生的一个迷思。

中国科技不怕封锁,那怕什么?答案触目惊心

这一说法违反基本事实。中国在古代有没有过科学?有,但很弱,而且特别缺乏抽象、系统、深刻的科学,有的主要是比较简单的、接近实用和实用的,如与天文、农业、医学相关的科学。以古希腊为重要起源的科学,经欧洲传入阿拉伯,再从阿拉伯传回西方,是一个非常有趣的、很长的历史过程,而中国极少参与。看过欧几里德《几何原本》的,就系统性、深刻性、准确性而言,会感慨两百年前的中国是否达到西方科学两千多年前的程度?

中国传统在科学方面不如西方,但我们并非愚蠢的民族,而是我们的智力主要没用于自然科学。我们的人文,例如中文的诗歌,可能有些人会认为是比英文的诗歌要美很多,包括结构上的巧妙。在两千多年前、甚至一千年前,很难看出选择科学、还是人文一定会有很大的不同。最近几百年,人类才认识到自然科学传统的巨大意义。我们的文化对真理的追求相当弱,对自然的好奇整体上也是相当差。不仅以前差,现在恐怕还是不能盲目乐观。对真理和自然的态度成为文化传统的重要短板,今天可能不仅影响我们的科学技术,而且对我们的社会也有影响。

▍为什么中国科学发展的历史很短?

我们的科学主要是从国外、特别是西方引进,西学东渐最初很慢。几百年前一般人包括大多数中国人看不到科学的意义。西方传教士为了传教而用科学技术来向我们展示西方文化,用科学技术作为例子,而中国人还称之为“奇技淫巧”。当时只有很少数的中国知识分子在翻译西方科学著作的时候,深刻地体会到西方的科学很强,而且远优于我们,但中国人普遍不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