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力是衡量舰队杀伤力的主要指标,可以通过作战舰艇携带的导弹数量和类型来衡量。由于现代战舰普遍使用垂直发射系统(VLS)来拦截和发射导弹。VLS由网格单元组成,单个发射井可容纳防空、反导、反舰和对地攻击导弹。因此,VLS单元总数成为衡量一国海上力量攻防火力的重要参数。整个90年代,中国海军没有一艘装备垂直发射系统的战舰,到21世纪初,VLS被引入舰队,随后15年里,中国海军舰艇配备的垂直发射单元数量从2005年的128个激增到2020年的2000多个。
从吨位和火力两个指标的趋势变化图来看,中国海军在21世纪第一个十年内尚未取得实质性领先或者达到与日本海自旗鼓相当的水平。当时中国海军舰艇在航速和火力方面差距尤为明显。然而,到2010年代中后期,中国海军要么取得了对日本海自的决定性优势,要么在日本具有传统优势的领域与之相抗衡。
从舰艇数量来看,上世纪90年代中国海军大量装备小型巡逻艇,总量超过日本,但主力舰数量和现代化程度方面,日本海自遥遥领先。到了本世纪初,双方主力舰数量大致相当,到了2015年,中国主力舰数量开始大幅领先。截至2020年,中国海军拥有的主要水面作战舰艇数量是日本的2.5倍。需要指出的是,长期以来日本海自装备的主力舰平均吨位保持对中国海军45%的领先优势,然而,随着055万吨级驱逐舰和052D的大量装备,日本在这一领域的优势可能不会持续很长时间。
在火力指标上,中国海军追赶日本海自的进程同样具有戏剧性。日本海自(JMSDF)引进VLS比中国早了大约10年,然而,中国海军建造垂发舰船的速度很快弥补差距,到2017年,中国海军装备的VLS单元总数上超过了JMSDF,2019年,比日本多出60%,到2020年差距扩大到75%。中国海军主力驱护舰同时配备垂发发射系统,相比之下,日本海自仅在驱逐舰上配置。中国现代化驱逐舰数量比日本略有超出,这反映了中国海军装备的导弹数量在过去十年里的巨大飞跃。
同样令人担忧的是,中国海军装备的导弹射程超过了日本同行。中国海军拥有最先进的反舰巡航导弹,据悉,鹰击-18超音速导弹拥有290海里射程。日本海自库存中唯一可比的武器是有着40年历史的“鱼叉”亚音速反舰导弹和已有30年历史的90型亚音速舰舰导弹(SSM-1B),它们的打击范围分别在70海里和80海里左右。射程上的严重不对称将使中国舰船能够在安全区域向日本舰队发起打击。这样的战术优势将为中国海军提供主动权,并弥补中国在诸如航海技术等方面的短板。
最后,人力的缺乏对日本海自扩充潜力造成了结构性限制,即使有足够的资源来进行大规模造舰,也没有足够人员填充。自冷战结束以来,日本海自的人员数量一直停滞不前,从1997至2020财年,日本海自核定兵力由45752人略有下降至45360人。同一时期,舰船人员配备率从95.4%下降到93.8%。随着日本建造吨位越来越大的舰船,如“日向”级和“出云”级直升机航母,日本海自一直在挖空心思为其配备人手。更糟糕的是,日本长期的人口下降使有资格服兵役的年龄组大幅缩水。诚然,解放军也将面临人力短缺的问题,但这种压力只会在未来十年或更长时间内凸显。
从衡量海军实力的诸多指标来看,日本正在或已经被中国取代。虽然单靠数字并不能完全说明海上力量失衡问题,但以上数字显示了中国如何将综合国力转化为海军实力,这一实力令日本长期引以为傲的海上权力黯淡失色。
二、中日竞争加剧难以避免
日本海上权力的相对衰落,是在中日两国综合国力发生较大变化的背景下发生的。过去20年来,中国在世界舞台上日益自信,与日本停滞不前的经济表现和自信心下降对比鲜明。中日两国在竞争地位上的交叉,导致前者在海上采取更果断的战略,同时迫使后者增强意愿捍卫其海洋特权和利益。这种快速的权力交接反过来又加剧了数十年来中日关系的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