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步是装配和部分制造支干线飞机,当时主要是装配麦道系列飞机,由麦道提供技术;
第二步与国外合作,联合设计研制100座级飞机;
第三步是2010年实现自行设计、制造180座级干线飞机。
为了这个计划,原准备做第三架运10的价值数千万元的材料的最后结局,是在上海飞机制造厂为和麦道合作作准备、练铆钉枪用了。
可是,理想是丰满的,现实却是骨感的,外国不会轻易把关键的技术给中国人学会的,中国是在摸索了很久以后,才在引进德日法高铁的时候成功用市场换到了技术。
在此之前的种种尝试,都以失败告终。
1985年开始,组装麦道飞机的项目除了让中国获得了一定的制造工艺,并没有获得什么设计能力。
1990年,“运十”总设计师马凤山积劳成疾,病逝于上海,年仅61岁。
1996年,麦道公司被波音并购,几番周折的“三步走”方案宣告彻底搁浅。
兜兜转转了一大圈,最后还是不得不面对那个问题——这技术还得自己学,就像上学一样,偷懒抄作业到了最后,考试的时候还是要吃亏,无非是浪费你学习的时间而已。
2000年之后,国产大飞机重回“自主研发”的旧路!多吃了十几年的苦,重新踉踉跄跄地追了上来。
随着信息披露,人们怀疑在运十夭折的背后,是麦道公司在背后不断游说中国民航局与负责大飞机项目的部门导致的。
大家的猜测是否属实,这谁也不好说,但从运十和一系列工业软件上,我们是真切地被人家好好上了一课。
在事关国家前途的领域,并不能把命运完全交给市场。
3
马斯克的SpaceX已经成为了一个符号,一个象征私营太空时代的符号。
在各路媒体眼里,马斯克仿佛成了一个无所不能的现实钢铁侠,凭借一己之力攻克了依靠国家才能推动的航天事业,把包括中美俄在内的全球各国官方航天机构一一踩在脚下。
但真相是,SpaceX就是NASA的干儿子,无论是人才、技术还是合同,都少不了NASA的照顾,另一个被照顾的就是波音。
2000年前后,美国的私人航天发展得如火如荼,但最后能拿出像样成果的只有马斯克。
而SpaceX成功的关键,就在于他把商业需求与美国国家利益结合了起来,拿到了政府拨款,弥补了航天飞机退役之后的发射市场空白。
很多媒体在大肆吹捧马斯克神话时,都会故意明里暗里告诉你,只要把一切交给市场、交给资本、交给私有化,就一灵百灵,就能实现奇迹。
这种声音不是孤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