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莫迪2014年上台以来,一直高调推行民族主义治国。在处理边境分歧问题上,无论是对巴基斯坦还是尼泊尔,它的态度均十分强硬。如果此次对中国迅速服软,莫迪政府很可能在国内落个“欺软怕硬”的指责。
第二,据印度媒体披露,印方希望中方将边境局势恢复至4月底对峙前的水平,而中方则要求印方停止边境地区的道路建设。问题是,加强边境地区基建,是莫迪去年12月在情报局长会议上作出的最新指示。据报道,莫迪当时要求边境地区道路必须尽快完工,且质量应“满足空军飞机正常起降”的标准。
第三,印度可能不会排除采用“秋后算账”等变换花样的处理方式。特别是在新冠疫情和边境对峙后,印度国内又掀起一波强烈的反华情绪。“移除中国应用程序”(RemoveChinaApps)的闹剧即是一例。
这一次的对峙不同于以往。
中印以前发生的对峙,一般是巡逻带来的摩擦。随着边境地区基础设施的提高,两军巡逻的频率在增加,相遇的几率也在上升,对峙因而发生得更为频密。但大多数情况下,这类情况都可以通过一线军官对话机制得到妥善处理,只有少数对峙事件被透露给媒体后才会引起两国公众的关注。
而这次对峙的导火索是印度不仅在自己实控的争议地区修建基础设施,还企图向中方实控区修建设施实现蚕食,遭到中方的坚决制止。
那么问题来了,如果这次的对峙得到妥善解决,印方就会停止在边境地区的蚕食吗?
这几年,印度方面对我的敌意在逐步加深。
标志之一就是它在边境地区的军事基础设施建设、武装力量配备,以及大量武器系统等都在采取快速跟进的姿态。比如它从美国购买的大部分武器就被部署在中印边界。
这是理解目前中印关系的一个大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