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访问

下载APP

关闭

屡战屡败,印度还敢挑衅中国 竟是这个原因!

作者:
2020-06-08 10:30:43

进入5月份,中印边境争端引发的两国军事人员对峙甚至肢体接触(群殴)事件密集发生,与人员对峙同期发生的还有两国重装部队增援前线,一时间中印边境态势再次进入剑拔弩张的紧张状态。尽管两国决策者以及军方没有将事态升级至军事冲突的意愿,但双方通过大校(准将)以及战区司令部等沟通渠道进行的多次会面都无果而终。

印度多次通过官方媒体发布信息,隐瞒事件完整起因,着重在双方人员群殴和解放军增兵反制等细节问题上说事,有意回避“印度在拉达克地区进行新一轮扩张是导致边界紧张局势的主要原因”之要点。加之此次对峙至少涉及中印边境西段地区三个不同地点,且三个对峙点紧张程度不一,国内媒体甚少追根溯源,对事件起源、中方为何反制、未来局势走向进行深入分析。易评君通过两篇文章,解析中印边境西段对峙的历史与现实,本文为上篇,聚焦中印边境问题的产生原因,从根本上解答“战败者为何反复挑衅”这个国际关系史上的反常现象。

事件回顾:近日,印度媒体发布一段视频,视频显示几名印度士兵围攻一辆中国猛士军车,中方除了车辆被打砸外还有一名士兵受伤倒地,该视频在国内引发巨大争议。随后中国网友发布照片,显示在班公湖畔,有多名印度士兵倒地不起,身上各有伤势且腿脚被捆。一名解放军士兵为其检查伤势,另有多人持棍警戒。视频与照片清晰显示了中印边防人员在班公湖地区发生了“肢体接触”,似乎印证了先前被印度国防部否认的“印度一支巡逻队越线被扣,武器被缴”的消息。

《印度时报》报道称,5月5日-6日,数百名印藏边防警察部队(ITBP)与250名中国边防人员在班公湖北岸发生群殴事件,双方手持石块、棍棒进行争斗,事件导致数十人受伤。对峙源于印度在班公湖畔的突出部修建道路,中方交涉无果且有联络员遇袭。此后,双方人员于5月18日再次发生肢体冲突。

屡战屡败,印度还敢挑衅中国 竟是这个原因!

除了班公湖,印度还在修建一条连接列城至拉达克北部斗拉特别奥里地(Daulat Beg Oldi,DBO)的道路,该道路近邻阿克赛钦北部实控线,对中国新藏公路威胁极大。因此,中印在加勒万河谷进行更大规模的对峙,解放军不仅支起帐篷而且挖掘了多条壕沟并修建掩体,加勒万河谷对峙期间两国都派出装甲车增援前线。与班公湖、加勒万河谷(两处均位于阿克赛钦)对峙同时出现的还有巴里加斯地区的典角村,巴里加斯地区南北狭长,中间有河流穿过,长期以来中印双方分别实际控制河流东西两侧地区相安无事,但印度破坏默契意图在河流之上修建桥梁,引发中方反制。

上述三个不同地点同一时间发生的对峙均位于中印边境西段地区,对峙事件的起因也完全相同,都是印度单方面破坏边境现状,意图通过修建关键性基础设施加强前沿存在,进而蚕食中方领土。那么,为什么印度对现行的,基本上由1962年边界战争确定的实控线完全不承认,印度在战败的情况下为何不肯放弃“蚕食扩张,无事生非”之幻想。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印两国就边境问题的一系列外交互动与军事冲突基本奠定了今天“实际控制线”的走向,而彼时印度奉行的蚕食扩张政策很大程度上源于尼赫鲁政府的自我膨胀与单边主义。可以说,印度建国后不仅继承了英国殖民者的战略思维,且在与中国互动进程中强化了这种野心,虽然在上世纪60年代遭遇军事惨败,但印度并未从根本上放弃地缘政治野心与蚕食扩张行动策略。看清印度行为逻辑,有助于我们从本源上打消其不切实际之幻想。

中印边境划界之争

2020年正值中国与印度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的70周年,但在这个重大年份里,中印边境线上双方军队摩擦、对峙事件反复出现,根源在于双方围绕边境划界的百年争议。近代以来,由于晚清政府衰落以及英帝国维护其在南亚地区的殖民统治,英国提出了“缓冲国”计划与“战略边界”计划。前者是将西藏变为受英国实际控制的“缓冲国”,后者则是将英属印度边界不断向北延伸,沿喜马拉雅山脊建立“战略边界”。战略边界计划的产物之一就是非法的“麦克马洪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