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王沪宁赴美国爱荷华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担任访问学者,在此期间,他与同在美国留学的上海科技大学校长江绵恒相识并成为知己。在美的半年内,王沪宁去过美国三十几座城市和近二十所大学,在数十个政府和私人部门做过调查,与众多的美国人和外国人讨论美国,并将每天讨论、访问和观察到的记录下来,写成《美国反对美国》一书。
在该书中,王沪宁细致描写了美国总统的就职仪式,并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任何政治体制,最为根本的问题之一是如何进行权力交替。这个问题不解决,社会就难以有一个持续的稳定的政治秩序……政治规矩和政治传统之所以有作用,在于它们能保护统治阶级内部不同团体之问的权力关系。”
王沪宁政治学方面的才华,早在十三大之前就已经被党和国家的一些领导人看中,特别是其有见地的政治学理论被看好。他的政治学著作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能够深入浅出地讲明一些重要的理论观点。
当时,时任上海市委宣传部长的曾庆红对王沪宁很是欣赏。有一年春节,上海市委的有关领导分别到各大学去参加教授们的春节茶话会,曾庆红选择了去复旦大学。茶话会之后,曾庆红特意找到了年仅30多岁的王沪宁,与他就当前的政治民主化进程、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理论等问题进行了两个多小时的谈话。当时讨论的气氛非常热烈,几乎分辨不出谁是领导、谁是学者了。
时任上海市委书记的江泽民也很熟悉王沪宁这个名字,他虽然没有见过王沪宁,但王沪宁的著作却是他爱看的理论书之一。数年后,当王沪宁被调到中央时,江泽民一开始就引用了王沪宁大段的政治学著作原文,这让王沪宁十分吃惊。另一位上海市委书记吴邦国在调进中央之前也曾有过请王沪宁作政治顾问的念头,进入中央之后仍念念不忘,而且多次在江泽民面前提起。
调入北京后,王沪宁接受的第一项任务就是参与起草十四届五中全会文件,负责在报告中阐述“十二大关系”,即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等十二个方面的关系。当 “十二大关系”以决议形式传达以后,美联社当天发表评论称,新决议既表现了第三代领导人的群体智慧,又表现出未来中国的强大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