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访问

下载APP

关闭

美元挖坑把自己埋了 人民币再下一城,太漂亮!

作者:
2020-05-21 10:30:52

钢铁和煤矿产业的蓝领工人工资增长15%,而肉类的整体涨价幅度达到25%,部分地区的鸡蛋涨价幅度甚至高于49%。

1973年4月,纽约的主妇们甚至发起了一场“不吃肉运动”游行,以及如何烹饪动物内脏的分享会。

“男人们和孩子理应吃的更好,但牛肉让我们无力负担。”

更雪上加霜的是,1973年10月,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沙特为了报复美国支持以色列,直接切断了向美国的石油出口。

油价从3美元/桶翻到12美元/桶,直接引爆了美国的通货膨胀。

到1974年的时候,美国实际GDP增速跌至-0.5%,物价上涨超过12%,失业率超过9%,道指跌去了三成,标普500跌去了四成。

水门事件的丑闻再加上经济上的糟糕表现彻底击垮了尼克松,他黯然离开白宫,成为美国历史上唯一一个任期内辞职的总统。

高通胀+高失业+高赤字+低增长,整个70年代,这是美国的“失去十年”。

而导致这一切的根本原因,就是弱势美元。

因为美元丢了黄金,也丢了信任。

1979年7月15日,时任美国总统吉米·卡特发表了著名的电视演讲《一蹶不振》。

有超过三分之二的美国人民众坐下电视机前收看,关注度甚至超过罗斯福的“炉边谈话”系列。

但他并不是如罗斯福一般扶大厦于将倾的英雄人物,他只是沉重的说出那句:“我们日子难熬,我们只想谈血汗和泪水。”

《一蹶不振》演讲后四天,愤怒的卡特开始了一场高层屠杀,时任内阁的13位成员全部被勒令请辞,总统先生直接成为光杆司令。

美国的滞胀危机此时愈发严峻。

应对经济危机的智慧在于平衡通胀性力量与通缩性力量。但滞涨让调控手段陷入进退维谷的两难局面。

连续三个在经济上都是门外汉的总统:尼克松、福特、卡特,面对美国经济的江河日下一筹莫展。

谁能挺身而出,成为力挽狂澜的那个人?

在组建新班子的过程中,卡特让当时的美联储主席的威廉·米勒担任财政部部长,美联储主席一职便出现空缺。

7月24号,沃尔克受邀前往白宫,卡特给了他一个小时的“面试”时间,第二天早晨七点半,沃尔克接到了白宫的电话。

“沃尔克先生,祝贺你成为新任美联储主席!”

一段属于美元与美联储的峥嵘岁月就此拉开,这段岁月里,写满了人类最宝贵的品质,正义、勇气、责任、勤勉、坚持......

沃尔特上任的时候,美元已经浑浑噩噩长达十年之久。

在此前五年的时间里,其实两届总统福特和卡特一直在给尼克松留下的烂摊子擦屁股,但收效甚微。

困惑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之前提到的通胀与通缩夹击下的两难抉择,二是当美元放弃金本位之后,“发钞权”大大增加,政府尚未学会如何驾驭好美联储的货币政策。

他们首鼠两端,优柔寡断,在控制通胀和拯救经济之间一直犹犹豫豫进退维谷,缺乏一个强有力且持续性的政策,两个都舍不得丢,最后哪个都没保住。

以独立而稳健的货币政策服务市场,而不是让货币在市场调控中成为疲于奔命的推手。

但福特政府与卡特政府显然还不知道怎样用好货币政策,怎样调控货币数量。

特别是卡特,继续选择以印钞放水的方式刺激经济,希望经济增速有机会跑赢通胀速度。

但最后他彻底失败了。

到发表《一蹶不振》演讲时的79年下半年,通货膨胀率高达13.3%,失业率高达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