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亟待重构的洲际核平衡
最近关于核武器问题成为热点,舆论场突然抛出这个议题,是因为其背后有着两个大陆之间地缘博弈的最大变量临界点即将到来。
世界需要核武器制衡才能避免核战争最终爆发,关于这一点其实是毫无争议的事实。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国的战略核力量总数基本只能满足自身防卫和反击需要,并不足以平衡欧亚大陆和北美大陆之间的核武器力量。核失衡不仅会在国家与国家之间发生,还会在大陆和大陆之间发生。
在极端情况下,某个在战略核武器力量上处于绝对优势的大陆,完全可以对另外一个大陆发动饱和式核打击,从而消除一切外部竞争对手。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欧亚大陆和北美大陆之间之所以没有爆发核武器战争,主要是由于俄罗斯继承了大部分的苏联战略性核武器遗产,包括白杨-M系列以及“圆锤”系列。
这些战略性核武器的存在,加上中国的核武器库存,勉强构成了欧亚大陆和美洲大陆之间的洲际核制衡。
网络上对中美俄战略核武器力量的各种胡乱猜测文章有很多,加上保密原因详细数字无从考证,相对靠谱一些的数据是俄罗斯目前仅部署300余枚陆基核导弹以及100余枚海基核导弹,而美国大约部署了1500枚。
中国部署的核武器数量,远远少于俄罗斯,因此中俄和英法加起来,才能大致和北美大陆形成制衡。
换句话说,从冷战开始到今天,两个大陆之间之所以没有爆发核武器战争,主要因素是由于苏联大量的洲际战略核武器遗产,令美国有所忌惮。
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构成这一战略平衡的因素正在消失。
核武器是有衰变期的,核武器载具和投送工具,更是需要不断更新,否则就难以突破对方的防御网络。
自苏联解体以来,几乎所有的重大工业部门和军工体系都遭受到了毁灭性的打击,俄罗斯唯一的航母已经濒临报废,每次他出现在新闻上不是大修就是被拍到大冒黑烟,而俄罗斯的核武器力量衰退则更快一些。
众所周知,核武器及载具都是具有有效期的,核武器采用的是半衰期核装料,载具则使用了很多微电子芯片,因此战略核导弹的一般全寿命为15年至2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