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就是,中国有世界上最庞大的训练有素的官僚集体。
在中国升官太难了,想当官的人太多了,无论是逐级晋升考验出的行政能力,还是体制内锻炼出的权术手腕,放在国际组织里,都是碾压式的存在。
因此,这些高素质中国官员很容易站稳脚跟,发展自己的班底,延续自己的影响力——这些在国内,都是必修课式的存在。况且,这些国际官员还有一个强大的祖国智囊团。
还有一点,中国的官员富有远见,并且能够长期坚持,不会因为某一任的更迭而发生变化,能够代代相传的推动工作。
反观某些国家,仅仅因为政见或者颜色不同,就为了反对而反对,只是为了短期的利益损害数十年的深耕。
像去年屈冬玉竞选粮农组织总干事的时候,同期竞选的还有格鲁吉亚和法国的候选人。美国天然会支持来自欧洲的候选人,但对于支持格鲁吉亚还是法国出现分歧。
2019年正是美国国务院最混乱的时候,蓬胖还没有十足的把控能力,又带来了不同于以往的对外行事风格,美国国务院内部派系争斗,迟迟未能统一意见。结果结果就是选票分流,中国坐收渔利,屈冬玉顺利当选。
还有当年埃塞俄比亚的谭德赛竞选世卫组织。当时还有其他5名竞选人,最后一轮和谭德赛PK的是来自英国的纳巴罗博士。
纳巴罗是前联合国埃博拉病毒问题特使,国际声望很高,背后得到了英美的大力支持。英美竞选的经验丰富,套路也很多,BBC和《纽约时报》出来了很多抹黑报道谭德赛的报道,说他在任埃塞俄比亚卫生部长期间,曾三次掩盖国内霍乱疫情。
但在中国的号召下,发展中国家阵营纷纷力挺谭德赛,大家团结一心,最终帮助谭德赛顺利当选。
这才有了疫情时分老谭顶住压力,仗义执言,甚至遭受人身攻击的时候,他也站得住、站得牢。这种接续是一棒一棒传下来的,而且还将持续下去。
近年来,中国高校国际组织人才的培养力度加大,中国政府向国际组织推荐国际公务员的数量也在加大。特别是这波疫情之后,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将空前提升,未来将会有更多的中国人在国际组织任职和担任高官。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框架之下,中国正在慢慢填补西方在国际政治中的责任缺位,并得到了广大亚非拉朋友的支持。中国一方面继续为发展中国家仗义执言,深耕发展中国家人脉;一方面不断总结国际组织的竞选经验,打磨竞选人的良好形象,摸索争取选票的路径。
当然,这些选票背后是经年累月的实打实的付出和友谊的积累。咱们当年给出去的援助都不是白给的,如今都转化为了选票,助力中国国际影响力的磅礴崛起,并带来种种意想不到的收益。
07
又回到我们的抗疫战场,WHO和美国政府“互怼”的现场。
世界卫生组织作为捍卫人类健康的专业机构,不管背后有多少政治上的博弈,它首先捍卫的是人类最宝贵的生命,代表的是客观、理性、节制等人道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甚至可以说是动荡时期照亮黑暗的明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