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
致命流感:改变20世纪人类历史
据资料,“西班牙流感”的研究人员发现,病毒全球平均致死率是20%,但死亡率的分布却非常不均衡。
与这次新冠肺炎不同的是,在这场大流感中20到40岁的青壮之士死亡率最高。大批挣钱养家的青壮年和社区的栋梁被大流感夺走了生命,留下无数的老人和孤儿无依无靠。
这些在风华正茂时候死于1918年大流感的数百万青年,或大流感遗下的孤儿,或那些没来到世上便胎死腹中的婴儿。他们才是实至名归的“失去的一代”。
那些在大流感中母亲怀孕受到感染但能侥幸出生的人,流感创伤会伴随一生。研究表明,他们上大学的可能性较低,获得的薪资也较少,比起同代人中未受感染者,他们进监狱的几率则较高。
甚至有依据认为,1918年大流感促成了20年代的婴儿潮,因为人口虽然减少,但幸免于难活下来的人体质更好,其生儿育女的能力也很强。
至今,科学家不清楚为什么正值盛年的人在1918年这场流感死亡率最高,因为通常是老年人为流感高危群体。
一项可能的线索是,有一种叫做人体“抗原原罪”(original antigenic sin,OAS)的理论或许可以解释上述两种观察现象。这个理论称,人体免疫系统遭遇首次流感病毒后产生的免疫反应对防御这种初遇病毒最为有效。但流感病毒又极不稳定,无时无刻不在发生变异以对付寄主的免疫系统。
部分实证依据显示,1918死亡的年轻人感染的第一波流感病毒亚型是H3N8,但1918年大流感是由流感病毒亚型H1N1造成,这说明当时年轻人面临的是另一种差异很大的病毒而难以抵抗。
按此推理,1830年全世界也爆发过一次大流感,那次的流感病毒是H1或N1亚型抗原,1918年时的老年人曾经历过那次流感,因此在1918年大流感中对H1N1病毒有一定抵抗力。
但是,1918年流感会殃及整个人体,甚至出现精神病后遗症,特别是“忧郁症”,或按现在的说法,叫做病毒感染后抑郁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