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当然,我们也要清醒认识到,每一场危机,都是一次资源重新分配!
中国虽然是全球制造业大国,但如果停工太久了,面临困境的全球产业链,也可能被迫无奈,只好转移到东南亚,寻找替代。
根据摩根士丹利对857家跨国企业的调查,现在43%的合作伙伴急缺中国零部件,如果未来一个月还无法恢复产能,那么86%的合作伙伴急缺中国零部件,现在已经有57%的合作伙伴寻找到了临时替代件。
比如,现代汽车正在启动应急方法,紧急扩大在国内和东南亚的采购规模。对中国十分依赖的伊莱克斯,已组织团队去寻找其他供货商。1月30日,为本田CR-V供应刹车踏板的伟福科技(F-TECH)宣布,将其在武汉工厂产能转移至菲律宾工厂,如果疫情蔓延,还可能会将更多产能转走。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即使外方想要移情别恋,寻找临时替代品,在目前条件下,难度也非常大。
要知道,一个地方,要成为一个全球性生产基地,就必须兼具以下三个条件:
1、完备的基础设施和优越的招商条件。
比如印度,就不具备这个条件。
印度整个国家的基础设施,就没有为承接中国制造业大规模转移准备好,印度的工业化水平可能还不如越南。
印度南北城市之间的物流运输,需要一周甚至更长,甚至比从深圳运到印度加尔各答港口还慢还贵,而且印度邦与邦之间还要交关税,跨个省还要“留下买路财”。
到目前为止,印度没有一条真正意义上的高铁,全国最快列车Train 18最高时速160公里,货运列车时速仅30公里。
很多过去建厂的中企发现经常断电,企业还得自备发电设备,工厂用水还得企业自己解决。
这个让投资者情何以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