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访问

下载APP

关闭

美国的敌人赢了?白宫一句话,暴露了无耻本性

作者:
2020-01-21 13:55:22

未来:

“接着打”还是“试着谈”?

从“9·11”算起,美国与塔利班由友变仇至今已近二十年,历经小布什、奥巴马和特朗普三位总统,至今仍未结局。美国为什么始终没有彻底消灭塔利班?究竟是打不了,还是不想打?

实际上,在过去的二十年间,不仅塔利班内部出现了新变化,阿富汗自身的发展亦存在诸多问题,美国政府的阿富汗政策也在调整。美国和塔利班花费多年才从战场走到了谈判桌,却又会突然剑拔弩张,形势变幻反复令人目不暇接。打,“打不死”;谈,似乎也没那么容易。美国究竟是如何应对的?

阿富汗战争打到2003年底,美国政府对塔利班的态度开始有所转变。

小布什一边继续追捕塔利班骨干分子及残余势力,一边对阿富汗政府与塔利班代表的和谈计划表示认同。实际上,美国只同意跟塔利班中的温和派坐下来谈判,并计划以和谈来分化塔利班。然而,塔利班的首脑奥马尔并不是温和派,他拒绝了卡尔扎伊政权吸收塔利班势力的条件,继续与美国相抗争。由于被伊拉克战争拖住脚步,美国在阿富汗战场上一直缺兵少将。

2005年后塔利班势力再起,阿富汗安全形势再度恶化。小布什终于意识到这个战略失误的严重后果,开始调整阿富汗政策:一方面增兵阿富汗,一方面将阿富汗和周边地区纳入美国的“大中亚战略”版图之中。同时,美国开始尝试通过国际合作处理阿富汗安全事务,并通过巴基斯坦来强化对巴阿边境地区的控制,打击藏匿于此的塔利班残余势力。但是,由于先前已经错过了清剿塔利班的时机,此时逐渐恢复元气的塔利班面对美国的招数显得游刃有余,还以更多的暴力袭击。

阿富汗战事久拖不止,美国眼看就要陷入同20年前的苏联相似的困境。小布什下台后,难题继续抛给了奥巴马。奥巴马的对阿政策基本延续了小布什政府后期战略调整的方向,并在对待塔利班的态度上更进一步:对顽固派坚决打击、对温和派尝试谈判,当然,最终的目的依然是分化塔利班。实际上,这时的美国已经在考虑结束战争、撤军与重建阿富汗的问题了。

2011年5月,基地组织领导人本·拉登在巴基斯坦被美国军方击毙;2012年10月,美国防部称已经重新控制了在2011年塔利班“春季攻势”中被占据的地区;2015年,塔利班组织领导人奥马尔亦被证实已于2013年8月死亡。美国的此次攻势似乎卓有成效,但国内对此却评价不一。自2001年以来,美国政府已累计为战争拨款7650亿美元,而阿富汗战争的支出有80%发生在奥巴马的总统任期内。奥巴马自然也意识到这一问题,2011年美国正式启动从阿富汗撤军进程。特朗普上台后,进一步推进撤军进程的同时,也尝试直接与塔利班谈判,以结束这场数十年的争斗。

然而,即便是特朗普所在的共和党内部,关于与塔利班和谈的政策也争议不断。党内反对派认为,美国首先应首先确保结束与塔利班的冲突,而不是在没有保障的和平协议下仓促撤军。这不仅会给塔利班势力重新集结的空间,还会因为撤军形成阿富汗地区的力量真空,让其他势力趁虚而入,从而损害美国和盟友的利益。可是,美国也确实不愿继续在阿富汗战场上耗费精力,或许与塔利班和谈才是最“经济实惠”的选择。

与美国的犹疑不决相照应,塔利班在“和”与“战”上也是反复无常。

2018年6月,塔利班宣布在“开斋节”期间与阿富汗政府达成停火协议。但这并没有持续多久,今年春天,塔利班再度发起春季攻势,向美国主导的北约军队和阿富汗政府军发起猛烈进攻。谈判桌上的塔利班态度也十分强硬,他们抓住了美国急于撤军的“软肋”,一边要求美国给出更为全面、具体的撤军时间表,一边对美方的要求不予理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