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缅建交70周年庆祝活动暨中缅文化旅游年启动,中缅关系终于在双方共同确认下步入高速稳定的发展轨道,两国一致同意共建中缅命运共同体,这是近年以来两国关系质的改变。
中缅关系
中缅关系,在新中国建立后,主要是解决领土和民族关系问题。但是,在中国成为国际贸易进出口总额最大的国家,同时成为最大的能源进口国之后,中缅关系的最核心的问题就是中国是否能够借道缅甸获得印度洋的出海通道,从而一举成为连接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国家。可以说,缅甸是中国实现两洋战略的核心枢纽!
对比巴基斯坦瓜达尔港方案、以及泰国克拉地河方案,借道缅甸显然投资少,距离短,涉及到的制衡因素较少。缅甸国内100多个民族,缅族作为主体民族与少数民族矛盾重重,尤其是缅北各邦多是华人,一直保持自治状态,拥有自己的地方武装。对于中国而言,是借控制缅北华人各邦占据更多领土,还是促进缅甸国内和平稳定,从而获得印度洋出海通道,这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战略方向,但同时也互相关联影响。
事实证明,中国选择了印度洋通道战略更加优先,但同时并未放弃缅北华人武装作为助力。徐吉军(汉唐军机)认为,这个选择是正确的!进行大战略评估,不能满足于地图作业,面积大的土地不一定比小的核心战略要地价值大。尤其是中国与中东的联系,需要经过马六甲海峡,不仅海运安全受制于美国在新加坡的海军舰队,途径马六甲海峡的海运成本比起借道缅甸也高出很多。对中国来讲,不能在受到美国遏制打压的同时,再与周边国家因为次要问题导致关系恶化。
新中国成立后,国民党溃兵逃到中缅老三角地带,号称金三角,以种植毒品为收入来源,极大地危害了周边各国利益。缅甸政府无力战胜国民党残兵,于是向新中国求援,最终两国联手将国民党残余势力击溃,并开始谈判划定中缅边界。
为了解决中缅边界北段问题上,中缅双方事实上形成了一种“默契”,即一方面不承认“麦克马洪线”的合法性,另一方面又以与其基本重合的、交叠的“传统习惯线”或实际控制线为依据、为基础来划定、勘定这一段边界。
最后,双方相继签订的中缅边界协定、中缅边界条约、中缅边界议定书,全面、彻底地解决了该问题。两国领土在以上原则的基础上,还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了部分领土交换调整,最终缅北地区中国人聚集生活的缅北果敢、佤邦、克钦、掸邦等地成为缅甸领土,并且实行自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