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后,蔡英文又急推“反渗透法”实施,是因为新任期内,她至少面临发展经济和稳定两岸关系两方面的民意压力。但改善或稳定两岸关系,显然是她不愿做的。
这时,“反渗透法”反而成了她的一个借口,因为这个法律将极大限制两岸各个层面的交流。
本来就不愿推动两岸关系改善,“反渗透法”又正好限制两岸交流,蔡英文“成功”打造了一个为继续鼓噪两岸对抗自我辩解的逻辑闭环。
除了通过和实施过程仓促,这个“法律”势必成为民进党的“罗织罪名”法。这是岛内舆论尤其蓝营担忧的另一重点。
在社交媒体上相当活跃的台北市议员@侯汉廷说,“反渗透法”里面的表述,比如不能受到北京方面的“指示、委托”等,极其模糊。具体的“违法”红线是什么,民进党当权者几乎可以任意解读。
这样一来,如果他们想给政治对手罗列罪名,简直太容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