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3日是国祭日,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在南京制造了骇人听闻的大屠杀。在这场中华民族的空前浩劫中,南京同胞死难人数超过30万人。
落后就要挨打,军队战斗力不行就无法保卫自己的同胞。
今天,我就来给大家讲讲新中国成立之后,我们解放军(本篇主要针对陆军军种)在不同时期战斗力水平。
去年那篇《屌丝的逆袭:志愿军凭啥能取得抗美援朝的胜利》大家看文章时注意一下。这篇文章如果你没读过推荐你阅读,我自信这是描述志愿军战斗力最经典的文章。
1建国初期
第一个时期:建国初期。
1949年开国大典阅兵
这个时期中国军队达到轻步兵的巅峰,虽然在这个时期中国军队装备简陋,但是我们的军队却将轻步兵这一单一兵种“能聚能散”做到了极致。
靠着这种极致的特点,我们志愿军轻步兵将海陆空都占据绝对优势的美军从鸭绿江赶到三八线,取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在《屌丝的逆袭:志愿军凭啥能取得抗美援朝的胜利》文章中,详细描述了志愿军“能聚能散”的特点以及这种特点在战场中的战术优势。
那么,为什么志愿军能做到“能聚能散”而其它军队做不到?
很多读者把原因都归结到我们志愿军战士具有信仰以及牺牲精神——其实,这只是原因的一部分,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的部队在建制混乱、伤亡惨重等等极端恶劣的情况下具备自我修复指挥链的能力。
这个自我重建指挥链的能力简直不能太重要。
按:这里转载一段知乎用户“钟瀚”在“如何理解部队的组织度”的精彩回答。
钟瀚先生将部队的组织部划分为4级,其中最高级别就是能自我重建指挥链的部队,现在,让我们来看看,这种能重建指挥链的部队在战场上的表现。
你和你的连奉命前往某高地执行侧翼攻击任务。然而在途中你们与敌军发生了遭遇战,确切地说,是反而遭遇了敌军的伏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