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10月15日发布最新一期《世界经济展望报告》,该期报告的主题为“全球制造业下行与贸易壁垒上升”,凸显了当前全球经济陷入同步放缓境地的原因。
其中,美国在全球范围内挑起贸易争端以及英国脱欧事件所引发的一系列连锁反应,已成为拖累全球经济表现的关键风险。
与资本主义国家每逢经济危机必造成巨大伤害相比,中国每次面对经济下行都有独特的应对方法,形成了自己的“中国经验”。其中,中国的城乡二元结构,城乡之间一静一动,相互配合,作为很特殊的国情,恰恰是我国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保持稳定的“密码”。历史上,当中国面临各种内外部风险的挑战时,农村就发挥了稳定器和蓄水池的作用。
近期,库叔专访了“三农”问题专家温铁军教授,他认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不仅像海绵一样吸纳了大量货币,也像减压阀一样有效降低了全社会的通胀压力,最终,通过“三农”红利的释放,助力中国度过了一次又一次的“经济危机”。
(图为温铁军教授)
编辑 | 李浩然
本文为瞭望智库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在文前注明来源瞭望智库(zhczyj)及作者信息,否则将严格追究法律责任。
1
西方国家曾这样化解经济危机
我们都知道,西方发达国家在追求工业化的过程中,先造成了严重的生态环境破坏,然后再进行治理,逐步转型,也因此经历了众多复杂的社会矛盾。
首先就是生产过剩。按照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观点,生产过剩是资本主义一般内生性矛盾,因为资本主义是一种大生产与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社会化大生产的财产归私人占有,当然就会导致少数人掌握更多的收入,而多数人买不起东西,也就导致了越是规模化的产出,越是缺乏消费,最终造成生产过剩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