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阻且长
2019年5月24日,前鸿海集团董事长郭台铭在中国台湾的一个演讲中提出自己的判断——未来将是“一个世界、两个系统”。
“美国目前将(中国)大陆视为科技上的战略竞争对手,因此建立科技设备及零件的壁垒,使(中国)大陆的科技及高科技产品制造发展重新调整战略。”郭台铭当时表示。
郭台铭提出这一判断时,日韩关于半导体的争端尚未产生,外界尚且没有料到,不只是中美这两个大国之间,甚至日韩也会爆发这样针锋相对的博弈。这更加剧了人们对过去几十年形成的全球半导体产业链的担忧。
2018年中兴事件将中国在半导体产业的脆弱一览无遗地展示出来。随后,福建晋华的DRAM正式投产后不久,美国便宣布将福建晋华列入实体清单,被实施禁售。一时,福建晋华前途不明,它也因此被媒体称为第二个中兴。
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罗文曾在中国存储器产业联盟成立大会上发表演讲时称:“存储器是信息系统的基础核心芯片,加快存储器产业发展既是补齐产业发展短板的必然要求,也是保障国家产业安全和信息安全的重要举措。”
中兴事件后,发展一条自主可控的半导体产业链逐渐成为中国科技产业的共识。半导体产业的重要性也被一再强调。一个事实是,在新设立的科创板中,半导体公司不仅数量众多,也颇受市场重视。
在显示屏等产业实现一定程度的突破后,紫光、合肥长鑫与福建晋华在长期国产空白的DRAM领域的进击也有了特别的意义。
根据杨文得的判断,从建造一座半导体工厂、进驻设备再到投产并且获得客户的认可,最乐观的也需要两年的时间。
而DRAM芯片在经历过十多个季度的涨价之后,如今正步入价格下行区间,如果不出意外(近期由于日韩争端内存价格出现短期大涨),有可能在紫光投产的2021年左右,DRAM也正好回归到上行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