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如何看中美的“抗变关系”
受中美“贸易战”的影响,人们对中美关系的感知就像过山车似的跌入低谷。今年是中美建交40周年,不少人认为当前中美关系进入到1979年以来的最困难时期。笔者认为,这是对中美关系的片面感知,是过分夸大了当前中美关系的消极面。
实际上,所谓的中美“贸易战”,是特朗普以“美国优先”为准绳,单边抛弃“国际政治正确性”,强调“无条件的对等”与“绝对的贸易自由”,试图突破全球化规则对“美国的束缚”,以挽救美国经济衰退的一个对外政策举措;同时,也是兑现其竞选承诺,满足国内部分利益集团与选民需要,赢取连任支持的选举政治举措而已。特朗普的“贸易战”不仅针对中国,也针对欧盟、日本、加拿大、墨西哥、土耳其等国家与地区,只不过针对中国表现得更严厉、更高调些。因为中国是美国最大的贸易逆差来源国。
特朗普发动的“贸易战”是个短视的政策举措,损人不利己,缺乏后劲。中美贸易不平衡是个复杂的结构问题,是长时间来历史自然形成的,有一定的合理性。特朗普仅看到其表面的不平衡,而想在短时间内简单地以关税为武器来解决。这显然是一种短视的政策行为,其负面影响极大,它不仅损害中国的对美贸易,也让美国自身受害匪浅。如果特朗普政府一意孤行,继续对余下的3000亿美元中国出口商品(主要是进口弹性较小的消费品)征税,那么美国的家庭和厂商将承担更高的税后价格。
一旦通胀率明显上升,美联储将可能收紧银根,这对目前估值很高的美国股票和债券市场来说,将是一个灾难。因此,可以判断特朗普的对华“贸易战”缺乏后劲,没有前景。特朗普发动“贸易战”的一个核心认知在于他把美国制造业过去20年失业率的上升怪罪于中国的贸易顺差,其实这是一个民粹主义色彩浓厚的低级错误认知。实际上,美国制造业失业率上升主要来自机械自动化对于人力的取代,而非贸易不平衡,未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这个趋势还将加强。因此,就算是美国降低贸易赤字,美国制造业就业人数仍然会持续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