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国家通过应急石油储备,一是有效地削弱了石油生产国以石油为武器对西方国家的威慑,使人为的供应冲击不至于发生或频繁发生;二是在真正发生供应危机时,也通过释放原油储备,平抑危机风险,将石油供应冲击的影响降到最小,确保了自身经济和政治稳定。可以说,应急石油储备已成为西方国家重要和有效的能源保护措施和经济武器。
20世纪80年代西方国家刚建立应急石油储备时,我国也有一些密切关注国际形势的同志提出应该建立中国的战略石油储备。但由于那时中国石油供大于求,是一个石油出口国,国家层面对石油供应的短缺或中断的危机感并不强烈。那时也很难去预料中国未来的石油需求会快速大幅度增长,会成为石油净进口国,对外依存度会达到60%以上,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石油进口国之一。所以这个提议并没有引起特别重视、付诸实施。
1993年是我国能源供需变化的重大分水岭。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原油进口急剧增加,这一年我国由原油净出口国转变为原油净进口国,结束了大庆油田发现以来,自1963年起实现石油自给并略有盈余出口的30年历史。此后,原油进口量不断跨上新台阶。2004年首次突破1亿吨大关,2009年突破2亿吨,2014年突破3亿吨。
2015年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已达60.6%,2016年更进一步升高到65.4%。正是在这种急剧变化的能源发展格局下,建立我国战略石油储备的必要性和迫切性日益凸显,研究界和决策层逐步统一了思想。
随着我国石油消费和进口数量的逐年增加,党中央、国务院从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和维护国家能源安全的高度出发,对建立国家战略石油储备、保障国家能源和经济安全问题多次作出重要指示。1996年3月17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批准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加强石油储备”。2000年11月,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江泽民总书记明确要求,对建立国家战略石油储备等关系全局的项目要抓紧论证,尽早实施。
2002年3月20日,国家计委向国务院报送了《关于增加原油储备设施建设的几点情况》。朱镕基总理在该报告上批示:“请计委进一步论证后,报总理办公会审定。”2002年底国务院总理办公会听取并审议批准了《国家计委关于建立国家石油储备实施方案的请示》,标志着我国正式启动国家石油储备基地建设。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关注和重视石油储备工作。在2005年12月26日和2015年5月25日分别以中共浙江省委书记和中共中央总书记的身份视察了舟山国家石油储备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