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工业化将一部分人逐出中产
1
自1955年直到1980年代,美国传统生产性行业中的大企业比重仍占《财富》500强的70%以上。那一时期,是以制造业为核心的传统生产性行业的上升和顶峰时代,也是美国国内的平等时代。
1990年代是个分界线,传统生产性行业在大型企业中的比重持续下降,金融业和新兴技术产业的比重开始上升。自1995年起,美国大型企业中属于传统生产性行业的,比重首次降到50%以下,并在此后20年维持在45%左右;金融业和新兴技术产业分别维持在15%和20%左右。
上述数据同美国制造业劳动人口的变化是完全匹配的。美国制造业劳动人口比例在1953年达到30%的顶峰,2015年这一比例已下降至10%。金融业和新兴技术产业根本无法吸纳如此众多的就业人口,从制造业流出的劳动力去了哪里呢?从前述图表可以看出,自1995年起,商超、零售、物流大型企业开始占据美国《财富》500强的约10%。显然,从1990年代开始大量出现的商超、零售、物流等服务行业,成为了制造业人群就业的去处。
美国制造业的衰退一度被认为是全球化的必然结果,以至于国内一度也有观点认为,所有国家在发展过程中都会经历“从制造业到服务业”的必然变化。的确,当美国制造业开始因全球化竞争而衰退时,美国的上层精英们并没有太关心他们的中下层同胞。仅在几年前,美国舆论也还根本不像今天这样批评中国,当时甚至还为美国制造业的衰退找到了不少“合理”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