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看到这项技术却非常高兴,买来了技术许可,造出了液晶显示的电子表、计算器。而靠着液晶显示产品赚来的钱,日本企业继续研发,到1990年,全球90%的液晶屏都在日本生产,到1995年,这一比例更是达到了95%。
那半导体起步比美国、日本晚了几十年的韩国又是怎么异军突起的呢?
在半导体行业,三星最出名的就是其拼命三郎式的“反周期投资”策略,简单概括,就是“越是困难,就越要加大投资。”
在1993年-1994年,因为液晶屏价格大跌,利润大减,日本企业只得削减产量,一大批液晶行业工程师就此失业。而韩国的三星集团抓住机会,在日本开设研究机构,招募这些工程师,凑备液晶生产。而面对巨额亏损,三星选择继续投资,扩张产能,生产更大尺寸面板的生产线。
这种“反周期投资”策略,扩大了行业的亏损,撑不住的日本企业只有破产,市场就被韩国企业占据了。同样的策略,韩国企业还用到了DRAM(内存)行业上。目前全球超过90%的DRAM市场份额,被韩国的三星、SK海力士,和美国的美光三家公司所瓜分。
那么材料来源受制于人的韩国未来又将如何反制日本呢?一场大戏正在徐徐上演。
XL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