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稀土发展史:美国急了,生路被中国截断!

新闻出处:新闻来源于
作者:
2019-06-04 09:37:32

从对行业的贡献来说,这两项成果相当于调教了中国的稀土研究领域的底层代码,并一举将中国稀土研究推上了顶级玩家的牌桌。

从0到1已经实现,下面则要从1走到100。

许多年后,近90岁的徐光宪对央视记者说,一项新的理论要得到大家认可,需要10年以上的时间。

1978年,徐博士开办了“串级萃取”讲习班,为的是通过向生产端人士无偿普及新理念,加速稀土分离新技术的落地。重资产的行业属性使得生产端人士的介入度和决策成本极高,徐博士的第一口螃蟹始终无人品尝,直到80年代初,上海跃龙厂的总工程师下定决心,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而后,行业迅速呈现出星火燎原之势。

那是一个狂热的年代,快速实现现代化建设的朴素愿望,使得科学家们毫无保留地将“专利”无私地提供给厂家。国营大厂在跃龙厂的榜样作用下,迅速将“串级萃取”落地,效率远超过往的分离效果,行业工厂利润可观,嗅觉敏锐且更具爆发力的地方国营厂和私企开始入场,他们拿出比大厂总工程师原工资多出不止一个0的待遇引进人才。瞬间,生产链上相关一万多个工厂在各地出现(徐光宪采访时原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