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博士说,萃取类似泡药酒,把药材中的相关物质转移到酒里面。而两种元素的分离需要放在两种互不相容的溶剂中,后者可以理解为油和水,混合物中的两种物质,一种喜欢往水里跑,另一种喜欢往油里跑,油和水是容易分开的,再把两种物质分别从水和油中提取。
思路确定之后,经过两年的艰苦攻关,最终团队在实验室成功实现了镨和钕分离。从量化指标来看,当时业界基准的分离系数是1.4,徐博士达到了4,同时在纯度上达到了创世界纪录的99.99%。
无法进行产业化落地的研究成果都是耍流氓,研究成果刚刚诞生,徐博士就利用该方法,对国内积压的几乎被视作废料的镨钕富集物进行了处理,成功实现了“变废为宝”,成为产学研结合的典范。
不过,打通产业闭环的掣肘依然存在。
因为国内原料产地过于分散,同类精矿的成分构成及其比例千差万别,这使得分离过程中的很多关键参数无法通过理论获得,只能通过俗称“摇漏斗”的原始人工模式操作,耗费人力的同时,难以实现计算机模拟,更无谈起后续的自动化生产。
经过几年的潜心研究,徐博士带领团队,开创了“一步放大技术”(即“串级萃取理论”),颠覆了传统分离操作中,繁复的逐级放大试验到工业化应用的流程,而直接从计算机模拟到工厂生产,保证一次试车成功。这一成果将原本至少1年多的过程缩短到了几个星期,同时实现了生产的全自动化。更重要的是,此方法适用于所有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