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对于德国和美国,苏联的快速崛起主要源于两个方面:
一是大规模获得德国、美国技术转移。德国为了突破凡尔赛条约的限制,将很多军事工业和武器研发试验搬到了苏联,让苏联的重工业和军工技术得到飞跃式的发展。一战后,苏俄被西方封锁,德国也被英法限制军备,列宁和斯大林迅速与德国结盟找到合作点。德国将国防工业项目搬到苏联,双方合作包括:火炮、坦克、舰船、飞机等。德国正是通过“技术转移+教官+贷款”,帮助苏俄建立了国防工业。仅仅1930-1933年,苏联就从德国进口了23亿马克设备,比如德国将全套E-Ⅰ级潜艇的图纸送给苏俄,打造了潜艇部队。二战元凶格林元帅也是苏俄航校的教官,苏俄主要的炮弹厂由德国克虏伯协助建造。
此外,美国资本家为了获取利润向苏联进行大规模技术转移和贷款、投资。美国对苏俄的帮助,既包括资本、设备,还包括先进的工业设计。著名德裔美国人阿尔伯特·卡恩是美国工业建筑与规划先驱,既是“美国现代工厂之父”,也可以说是“俄国现代工厂之父”。正是他设计了福特汽车厂。也是他总共为苏俄设计了521个工厂,并训练了上千名工程师。没有阿尔伯特·卡恩就没有苏联“一五”、“二五”计划。由卡恩设计、美国厂商提供设备的工厂,几乎覆盖了俄国所有重工业行业。比如军舰、坦克、拖拉机、钢铁、炼油、无线电、轴承、汽车、火药等。通用电气、美国无线电公司、通用及福特汽车、杜邦等都积极投身其中,也赚的盆满钵满。
二是通过大量剥削农民财富,形成快速资本积累,从农业国向工业国迈进,直接建立第三次产业革命基地,用于发展重工业。例如,苏联通过苏维埃革命、兴办农业合作社等方式,大肆剥削农民利益,获得原始资源来发展重工业,只用了短短三十年就完成了西方需要上百年工业化的道路。中国改革开放前的发展历程和苏联十分相似,通过土地革命、大办人民公社、反右派等群众运动,积累必要大量原始资本发展重工业。总之,中国复制了苏联的模式,毛泽东和斯大林的做法从历史上看几乎如出一辙。但是中苏的分岔点又有两次。一次是毛泽东通过大革命向官僚阶层要资本发展“两弹一星”等国防科技工业,而苏联则保留维护了官僚特权阶层。另一次是在邓小平改革开放政策下,通过大规模引入美国、日本等国先进技术,从纺织业为代表的轻工业入手,补上了第二次产业革命的根基。而苏联直到解体也没有补上这一课。这是国运分野的国策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