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实,笔者在翻阅了多家外电的报道以及布拉格方面的官方材料后发现,虽然这场会议确实有32个美国的盟国参加,也提到了网络安全“不仅仅只是技术问题”,还要考虑供应商所来自国家的“治理模式”等带有“意识形态”色彩的“非技术因素”,美国白宫更给会议发来了贺电——但是,这场会议及其达成的那份提案,其实际意义要远小于目前看似吓人的舆论观感。
比如,这场布拉格会议确实仅仅持续了2天,而且美联社的报道也指出会议得出的“布拉格提案”其实并没有任何法律约束力,只是一份供各国参考的建议。
而路透社的报道更显示,不少参会的国家甚至并不准备在任何会议的材料上签字。
换言之,这场会议及其得出提案都还不是一个定数,对于华为来说也仍然有空间去博弈。这也是华为能淡定给出回应的一个原因。
“美国的盟友也是有脑子的”,知名通信媒体人、C114中国通信网副主编蒋均牧对耿直哥说,虽然美国不断施压,但华为“该拿到的市场”其实已经都拿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