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故障是设计与工艺都存在问题导致的
新中国的工业体系由苏联援建而成,主要定位于生产,先天在自主科研和设计上就比较孱弱;研发设计和生产的比重、投入不匹配,联系也弱——现在国内依然很主流的厂(生产)/所(研究设计)分离体制,就是这种历史背景下的产物。这种制度在相当大程度上学习了苏联,而苏联形成类似制度的原因也是类似的——它的大量基础技术也是从欧美转移而来,尤其是在二战结束以前。
前三十年的历史因素,包括科研工业体系从百废待兴中起步,国内持续的动荡,与国外学术交流的封闭,都使得国内在科研的源头上就异常软弱:
昆仑等一系列发动机问题,首先是设计问题
科研人员的理论基础浅薄,知识体系过时落后,思维保守死板。研究设计与生产分离,导致研发和使用中暴露出来的缺陷、故障,其分析总结过程总是变成各方的扯皮内耗——所谓设计本身是一流的,但材料和工艺太差云云,就是这类现象的典型体现。
这又使各种缺陷和故障的改进、修复过程中积累下来的经验,难以被系统的、大范围的归纳和挖掘;将各种经过实际验证有效的措施整合成更高级的、能有效指引未来新型号具体工程设计的相关规范;更不要提从中进一步进行详细的深入研究,补充和推动发动机的基础设计理论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