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由中航工业成都所研制,外形如同一柄匕首,被外界称为“大黑龙”,考虑到该飞行器的飞行速度和高度,我国应该已经攻克了亚燃和超燃冲压的组合式发动机技术。
而近日官方媒体发布的中航工业沈阳所结构部新型功能结构实验室主任、高级工程师苏亚东的优秀事迹,尤其是苏亚东工程师在热防护材料上所作出的突出贡献,无疑是另一个重大利好。报告中提到了“该机性能特殊”,因此“该机”最可能的就是高超音速飞行器。
这不仅意味着中国拿出了自己的第二款高超音速验证机,更表示我国已经掌握了高超音速飞行器的组合发动机、隔热材料以及远程控制等关键技术,上述两种技术验证机就是我国在该领域的阶段性成果。
飞得更高、更快永远是飞行器最大的梦想,更是军用飞行器的核心价值之一。苏联在米格-25/31系列中做到了截击机高空高速的极致,在实战中曾经直接开加力甩开对方发射的空空导弹,而其飞行的最大高度甚至让当时的大部分空空/防空导弹难以够到;做得更极致的美国SR-71“黑鸟”战略侦察机也正是凭借着自己无人可及的高空高速性能,从未被击落。
如果飞行器能在高空高速这条路上“发扬光大”,也能获得非常高的生存性,如果在此基础上再适当考虑几何隐身,那就又减低了被击落的概率,两大设计所均采取了“高空高速为主,隐身为辅”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