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中国首颗人造卫星研制 一事让这些人流泪

新闻出处:
作者:
2016-04-22 15:46:09

揭秘中国首颗人造卫星研制 一事让这些人流泪

每周向钱学森汇报 如期交付发动机

1967年6月,发动机的试制工作按照工艺路线全面展开。先后投产两个批次共6台试验件。研制进度十分缓慢,问题很多,到1967年底,6台产品仅有1台达到设计验收水压指标要求。没有合格的燃烧室壳体,发动机的地面所有试验工作无法进行。

此时,陈克明已被任命为驻211厂设计组组长,压力很大。正处在举步维艰的阶段,钱学森副部长要驻厂设计组近期每周向他汇报一次第三级发动机的研制情况。陈克明说,钱老一边仔细听汇报,一边记笔记,不时提出问题,问得最多的是:这种事情你们设计时怎么考虑的?听完汇报后钱老说,这种新钢材只是在实验室条件下做过小型容器试验,没有进行生产下的工艺扩大试验,直接上产品试制,没有按程序办事,违背事物客观规律,出现这种情况一点也不奇怪。

钱学森告诉科研团队人员,千万不要把安全系数都放在设计者自己的口袋里,应该给新材料、新工艺留有必要的加工余量,“要不然设计再好,指标很先进,可是中国人生产不出来,外国人也决不为会我们生产,我们的设计有什么用处?”

之后,设计组全体人员一律停止休假,除少数人在家蹲守外,其余人员全部下厂技术交底,跟班生产,参加三结合攻关。凡是院内有条件做的试验全部做了。院内无法做的试验,委托部内单位协作完成。1969年6月,院领导决定按原计划交付一台正式发射“东方红一号”用的发动机,再备份一台。7月6日,两台发动机运到了北京211厂总装车间。
 

经典图片

每日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