慰问式外交为中日关系提供缓冲空间
纵观中日两国交往历史可以发现,慰问式的“灾难外交”是两国僵局时期的缓和前奏。应对灾害危机的外交互动虽然不同于传统和常规的国际政治议题具有明显的双边和多边博弈色彩,但也不可避免地具有各方基于各自国家利益的理性决策。中、日两国政府在汶川大地震后的灾害危化应对中的互动,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对国家利益的理性考量的结果。
汶川大地震后,中日两国人民的友好情感迅速升温,中日双方通过对灾害危机的应对增进了相互认识,尤其是日本人民重塑了中国、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的认识,在接收中国人民善意的同时重拾了对中日友好的信心,中日关系的发展呈现出进一步发展态势。虽然中日关系存在的问题并未得到实质性的解决,但在汶川大地震的危机应对中,双方增进了相互认同,中日互利互惠关系得到加强和巩固,为中日合作开辟了新的渠道,产生了非常积极的影响。
日本熊本地震
在东日本大地震发生前,中日关系正陷入继2005年后的又一次僵局。2010年,伴随着日本民主党首相易人,中日关系经历了明显的“上暖下寒”现象。东日本大地震给陷入僵局的中日关系带来了转机,为两国首脑互动打开了窗口。从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011年5月赴日参加中日韩首脑会议的行程安排可看出,在抵日本后不顾余震不断的危险和核泄漏的威胁直接前往受灾最为严重的宫城县和福岛县考察探望灾民,慰问受灾民众的关切之也,传递中方善意的恳切之情,增进中日友好的真切之意可见一斑。在接受中外记者采访时,温家宝直言来灾区看望日本民众,是为了直接表达中国人民对日本人民的深切同情和慰问。
日本天皇明仁
观察当时的中日关系波动可发现,经济的密切联系已渐渐失去了对两国关系发展的推动力,而媒体报道所引导的舆论走向对两国关系的影响更为直接和明显,温家宝对日本灾区的访问得到了日本媒体的正面报道和评价,这无疑为与时任日本首相菅直人会晤的顺利进行带来了积极作用。可以说温家宝当时的日本之行,既实现了表达中国人民友谊之初衷,又为修复中日关系做出了实质性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