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两天,印度谋求“更改国名”的消息引发全世界关注,因为印度改变的不仅是“国名”,更是国家形象以及未来的政治道路。
印度总理莫迪领导的政党,过去在议会提交过“修改国名”的议案,当时没有通过,也就没有引发全球关注。
这次是因为印度是今年的G20轮值主席国,印度政府要向各国政府和政要发出邀请函。
结果全球媒体都关注到,印度这次G20邀请函上,没有用“India总统”这样的传统称谓,而是“Bharat总统”这一称谓。
在我国以往的翻译中,“Bharat”已经翻译成婆罗多,不过这次更改国名,也有些人认为会根据“音译惯例”翻译成“巴拉特”。
所以你这两天看到印度将更名“婆罗多”或者“巴拉特”都是同一个事件。
印度这次更改国名,实际上咱们中国是最不意外的,因为莫迪上任以来,一直推行激进的“民族主义”政策,咱们早就把他看穿了。
相反,西方一直想把印度和摸底政府塑造为“民主先锋”,对于这次改名,才有些“抵触”和“震惊”。
印度这次改名的根源,就在于印度的历史,原本就是“割裂的”以及“被征服的”历史。
“印度”这一称谓,用来指代印度这片国土,不是“自古以来”,而是英国人殖民统治之后,为了方便对“印度河流域”的领土和民众进行称呼,才将“印度”这个词附加给如今的印度民众和“印度这个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