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如,德国计划到2030年淘汰煤炭,荷兰则计划在2029年完成淘汰煤炭的进程。根据欧盟再生能源计划,到2030年,可再生能源将占电力生产的69%。然而,世界形势已经发生剧变,欧洲国家是否能够实现自身计划的具体情况尚不确定!
中国在新能源领域具有一定的优势,最佳态度当然是积极应对竞争,争取在全球中处于领先地位。然而,我们不能对气候问题过于天真,也不能盲目相信美欧的承诺,所有的战略都必须以我们自己为主,坚决捍卫本国的利益和发展权。
克里访华行程恰好在美国财政部长耶伦离开中国一个月后进行。从行程安排来看,美国似乎有点急不可耐。此前,于6月18日,美国国务卿布林肯经过数月的努力终于获准访问中国。然而,他并未受到红地毯的接待,只有一条红线。
这是自2018年以来,美国国务卿首次访华,对于布林肯来说,踏上中国土地已经算是一次胜利。会谈最大的成果就是深刻理解中方的包容心态:广阔的地球完全能够容纳中美各自的发展,实现共同繁荣。
布林肯强调美国并不试图遏制中国的经济发展,也不寻求与中国经济脱钩。美国目前追求的是风险多样化和实现多元合作,因为如果脱离经济合作,对美国将造成灾难性后果。
实际上,美国的态度是以维护国家安全名义限制中国获取新技术、遏制中国经济发展,并继续获得中国在某些领域的合作和支持。6月19日,布林肯刚回国,美方就与东亚各国联手、干涉中国内政,并派遣“里根”号航母进入南海炫耀肌肉。此外,他们还邀请印度访问华盛顿,意图针对中国。随后,美国财政部长耶伦于7月6日至9日访华。
然而,耶伦的到访并没有带来任何新的想法,她只是一再强调了美国在对华经济关系上的三原则,即确保美国及其盟友的国家安全利益;寻求与中国建立健康的经济关系,为美国劳动者和企业扩大经济机会;积极与中国合作应对气候变化和债务困扰等全球紧迫挑战。这正是拜登政府对华经济战略的核心内容。
毫无疑问,美国的战略核心思想围绕着自身利益。中国与美国进行的多次会谈,已经没有取得值得称道的成果。然而,我们注意到,美国一直积极呼吁与中国进行会谈,这其中可能并不那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