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马克龙访华,可以说是收获颇丰——不仅揽获大笔订单,而且还享受到了超高规格的待遇,让老马挣足了面子。这无论是对深陷俄乌战争泥潭的法国,还是对当时正被国内骚乱搞的焦头烂额的马克龙本人来说,也是足足的一份政治大礼。
法国在华享受高光的同时,过去一直在欧洲对华关系中占据C位的德国,现在却明显褪色不少——马克龙之后访华的德国绿党外长几乎没有声响,德籍的美国驻欧总督冯特莱恩更是被冷遇,而去年的德国总理朔尔茨,虽然也来华拿了一些订单,但关注度明显不高,而且朔尔茨本人也是来去匆匆。
而这还只是表象,最关键的是,中德关系,乃至德国在欧洲对华关系中的地位,似乎也发生动摇。一方面,德国对华态度明显较之前变鹰;另一方面,中国在对欧关系方面,似乎也开始将重心从德国,转移到法国上头。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变化?这可以从政治、经济、文化三方面来理解:
政治上,全球政治环境,尤其是中美、东西方两极化的趋势,决定了德国自身独立性和欧洲领导力的双重丢失不可避免。
过去几十年里,德国一直是扮演者欧洲领袖的角色。而德国之所以能当欧洲老大,主要是因为其强悍的经济实力。通过经济纽带,德国将欧洲整合到自己为龙头的经济体系中,构建统一的欧洲市场,并凭此打造出领袖力。
这套逻辑,本身是行得通的。但前提是,必须要国际大环境允许。因为欧洲本身并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独立主权实体,德国尤其不是——政治上和经济上,它们都被美国高度钳制——这其中又数二战战败国的德国被控制的最深。
这意味着,只有在欧洲利益与美国合拍的情况下,德国的领袖力才能够被发挥。一旦欧洲与美国的利益发生冲突,那美国势必会介入欧洲决策,甚至要求欧洲牺牲自身利益而迎合自己。而德国作为欧洲领袖,本来它理所应当的要捍卫自身乃至欧洲利益;但作为被美国控制最深的欧洲主要国家,德国偏偏又完全不具备这样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