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7010雷达正式开机探测。
次年,这个宽40米高20米的“大墙”全面投入运转,并于1977年11月22日检飞成功。
在之后的近20年时间里,7010雷达多次完成我国导弹和卫星的观测任务,是“两弹一星”中最可靠的“眼睛”。
有人认为科幻作家刘慈欣的《三体》中提到的“红岸基地”就源自7010雷达。
可惜的是,陆基雷达的成功并没有延续,我国的舰载相控阵雷达是上世纪90年代在外军的威胁下才开始研制的。
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国际局势剧烈变化。
美苏争霸的格局结束后,中国成为美国的首要对手。
我国周边国家和地区纷纷装备了先进的美式军武,给我国带来相当大的军事压力。
比如,海军方面,日本自卫队列装了多艘金刚级宙斯盾驱逐舰,台湾当局也千方百计地想从美国采购“宙斯盾”系统。
尤其是在台海危机爆发后,在美军先进的军事装备面前,我军常规作战几乎毫无胜算。
彼时,我国的机载雷达技术可怜到了想为给歼-8Ⅱ型歼击机配套脉冲多普勒雷达,却连原理都没搞明白的地步。
加上国内材料及加工精度达不到要求,我们只好花钱从英国买来整套的阵列天线精密加工技术。
而以所谓的“和平典范”工程,和美国一起搞脉冲多普勒雷达的事,也以失败告终。
直到1998年,经过多年技术积累和实践摸索,我国才独立研制成功了性能接近美国AN/APG-68的机载雷达,具备跟踪15个,打击6个的多目标攻击能力,在当时只有F-14战斗机的AWG-9雷达有这个能力。
中国雷达可算是扬眉吐气了一回。
同期,舰载相控阵雷达也有技术突破。
1997年,在前八年充分论证的基础上,舰载多功能相控阵雷达正式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