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访问

下载APP

关闭

不想不愿还是不能?渤海湾跨海通道遗憾难产了

作者:
2023-02-14 10:18:05

1、自然因素

从古今中外的基建经验来看,无论是跨海还是跨河,无论是架桥还是钻洞,首先考虑的就是地质因素。毕竟一个稳定的地质条件,才能确保工程的安全和稳定。

但问题是,渤海湾虽浅,最深处只有86米,渤海海峡周边却位于从黑龙江自北向南延伸到长江流域的“郯庐—营口地震带”上,地壳活动相当剧烈,唐山大地震就是例证。

在这样的情况下,无论修建跨海大桥还是海底隧道都风险极高。

当然,对于我们这样的基建狂魔而言,地震危险似乎并不那么不可战胜,而且我们也有日本青函隧道这样的先例做参考。相比于偶然可能出现的地质灾害,随时出现的洋流和黄河泥沙的作用则更加危险。

渤海虽然是我们的内海,而且渤海海峡还有庙岛群岛呈南北纵列分布,极大地便利了渤海湾跨海通道的施工,但渤海与黄海的洋流作用,却让工程施工的水文环境难度陡增。

黄河泥沙虽然理论上只影响黄河口周边,但由于渤海水深太浅,本来只影响海洋表层的洋流也不可避免地与黄河泥沙产生交汇作用,而泥沙在渤海海峡周边的沉积又让海底的施工危险重重。

而且,在跨海方式的选择上,由于国防和航线的需要,跨海大桥桥面净高必须足够好,但这对于地基承受力又是巨大考验。而采用海底隧道的方式,虽然同时满足国防和航行要求,且无需考虑天气因素,但问题是,成本问题必然一发不可收拾。

2、人文因素

一般而言,人文因素比自然因素更致命。毕竟自然因素存在技术上克服的可能,而人文方面,说不行那就是不行。

而渤海湾跨海通道的首个“人文绊脚石”,就是高不可及的成本问题。

今天的很多人,为港珠澳大桥基本没车通行进而造成巨大资源浪费痛心疾首,毕竟是2000亿元的大工程。但现实情况是,港珠澳大桥80%是由香港方面出资,加上部分澳门出资,中央政府负担的只是一小部分,却通过这一工程获得了订单,增加了就业并推动了技术创新。

在这样的情况下,渤海湾跨海通道联结的山东省和辽宁省,做好负担不到3000亿元的准备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