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中俄和中伊都能形成能源和技术的互补关系,但俄罗斯与伊朗却“同性相斥”。要知道,作为波斯湾沿岸的中东国家,石油是伊朗举足轻重的出口创汇产品。而作为世界上国土面积最广阔的国家,俄罗斯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也同样富甲一方,可以说俄伊两国本质上是竞争关系。
因为没有紧密的产业互补,3国也就缺乏携手并肩的前提。
而且更尴尬的是,俄伊两国不仅在经济结构上竞短争长,自古以来还是水火不容的宿敌。
历史上的波斯帝国,作为名副其实的中东强权,不仅雄踞伊朗高原,更将势力范围延伸到高加索和中亚广大地区。
而沙俄帝国自1480年挣脱金帐汗国统治自立门户后,就开始了一日千里的扩张。蒙古留下的“噬土成性”基因,让俄罗斯对土地天生狂热,尤其是南方的温暖土地。再加上彼得大帝“走向四大洋”的遗嘱,俄罗斯更是对印度洋心向往之。而这,必然导致两大帝国的狭路相逢。
而在经过几次激烈交锋后,波斯陆续丢掉了在中亚和高加索的势力范围,其本土更是被沙俄和后来的苏联长期占据。
所以,伊朗从内心对俄罗斯并不亲近,反而是深入骨髓的恐惧和防范。向俄罗斯出售无人机,除了创汇的现实需要,“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的立场也是要因素。但两国积重难返的历史恩怨,注定了两国不可能打心眼里推心置腹。
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中俄,作为山水相连的邻国,因为共同敌人而形成的“背对背拥抱”关系再亲密,也挡不住因历史恩怨导致的相互防范。尤其是俄罗斯,不仅远东长期对我们封闭,连两国的交通线和管道,也基本是“一线牵”的状态。这直接导致当俄罗斯因西方国家经济制裁而走投无路,却因尴尬的基建条件无法发挥“西方不亮东方亮”的效果。
中国和伊朗方面,虽然因为没有山水相连,客观上不存在中俄和俄伊因领土争端导致的历史恩怨,但巴铁与伊朗因俾路支斯坦等问题而引发的矛盾,却也可能让我们殃及池鱼。
所以,“群龙无首”的尴尬和缺乏产业互补的缺陷,彼此难以回避的矛盾,决定了中俄伊这样的“铁三角”,不仅不铁,甚至还有点儿锈迹斑斑。
而更尴尬的是,这种“铁三角”的提法,本就是老掉牙的“冷战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