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美国于2022年对华经济斗争,算是失败收场。唯一的亮点是芯片制裁。只不过, 这方面也出现了一些变化,由于美国限制芯片产业向中国出口,不少美国的芯片业者出现营收下滑,利润下滑,以及不得不进行裁员的现象。结论是,虽然美国对中国芯片制裁取得一定程度的成功,但实际上却是两败俱伤。
自从美国于2020年5月,对华为实施零技术的芯片封锁以来,第一次出现这种现象,才不过2年的时间。预期,中美两国在芯片产业上的争斗,在2023年仍然会猛烈进行着。美国仍然会持续加码,对中国芯片制裁。例如,美国正在想方设法,要求日本与荷兰,对中国断供芯片设备。
但,当美国越加码的时候,心里也会越慌。因为中国的芯片自制率还会继续提高。明年的焦点将会是,中国的芯片自制率会提高多少?还有,美国吸纳台积电到美国设厂,能够为美国发挥多少功效?不过,台积电对美国的功用得要等到2024年正式量产之后,才能看出结果。
我们的看法是,中美芯片战的前两年,中国是处于挨打,难以还手的局面。然而今年的局势不同,美国芯片业者已经尝到了失去中国市场的苦果,中美芯片战天平已经慢慢改变了。这是一个重大信号。如果中国的芯片自制率,与设备自制率持续提高,美国的盟国有可能会提前放弃,对中国芯片制裁。有关经贸方面,还有一个重点。
今年二月登场的俄乌战争,把一些国家的经济竞争力,工业竞争力给打出了原形。第一个是欧盟,欧盟国家跟着美国,对俄罗斯严厉制裁。只不过,欧盟的功力不如美国,体质也不如美国,到头来,欧盟遭受严重的能源危机冲击,使得欧盟区域内物价高涨、电力价格高涨、产业出走。欧盟的整体竞争力,被俄乌战争所导致的能源危机,整个冲散了。
第二个是一些传统的工业出口国,包括日本、德国、韩国、越南、印度等国家。这些在全球产业链上都占据重要的一环,常年享有贸易顺差。日本、德国与韩国是在中高端产业的出口,越南和印度是在中低端产业的出口。然而,在通货膨胀与能源危机的冲击下,这些国家在今年一段时期都出现了贸易逆差。
为什么会导致这样的结果,从贸易顺差变成贸易逆差?原因就是这些出口国家在比拼工业生产成本的时候,其成本结构容易受到能源价格波动的影响,全球能源价格波动推升原物料的价格,而这些生产国的生产体质无法调适价格的上涨。相对地,中国的工业生产结构,受能源价格波动的影响比较小,加上生产规模效应,因而比较经受得住能源价格与原物料价格的波动。这样一比下来,优劣立判。中国的能源结构的已经分散开来,而且优化了比例。
总计有煤炭,石油,天然气,水电,风电,核能与太阳能发电。如此,受到国际能源价格波动的影响就比较小。当然,中国与俄罗斯,还有一些产油国家签订的长期合约,也降低了能源价格波动的影响。今年初,上海疫情暴发,以及这阵子放开了对疫情的管制,海外不少舆论说,这将严重影响中国的经济表现。只不过,虽然面临这些冲击,中国的顺差反而是往上增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