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访问

下载APP

关闭

窗口期终于降临!中国这次疯狂夺回失去的三年

作者:
2022-12-20 10:30:30

中国曾经花费几十年打通的贸易供应链,如果一直在疫情的不确定中煎熬,花费几十年积攒下来的客户就会流失,甚至被他们抛弃。尽管不少东南亚国家的制造业是中国人投资建设的,但是从中国出口,还是从东南亚国家出口,本质上是不一样的,国际贸易所增加的就业岗位、财政税收那就更加严峻了。

我在以前的文章里就说过“很多人不要以为这多大点事啊,其实是因为这四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大家适应了经济高速增长的发展模式,现在哪怕是增长缓慢一点,大家都觉得很难受。”一旦停滞不前,或者倒退,就更加接受不了的。再不出击的话,中国的产业链就有被分解的风险,可别小瞧产业转移的威力。现在江浙两地的地方政府都在想办法优化产业政策,不再一味地搞“腾笼换鸟”,大家都怕破坏当地的产业链生态。

我们先不说欧美强劲的消费能力,是滥印美元、欧元催化出来的假象,至少欧美地区的消费市场比较强劲。一旦外部市场需求放缓,国际贸易就会变成买方市场,拥有贸易谈判的优势地位。如果那时候欧美铁了心要去中国化,那么2023年就是他们在其他国家重建供应链的黄金时机。到那时候,可能就没有留给中国企业梳理销售渠道、保住海外客户的时间窗口了,这就是沿海城市政府和外贸企业在解封之后,争分夺秒、连夜出国见客户的原因。

外贸的萎缩,也会直接影响到资本的运转,嗅觉灵敏的资本走向对中短期经济的影响最大。在过去的3年里,资本大多持观望态度,谁都不知道未来怎么走。今年9月底,全球金融指数报告公布,在吸引投资方面,新加坡反超深圳、上海和中国香港,成为亚洲第一、世界第三的金融中心。

2006年我们就设想用上海取代香港一部分的国际金融中心职能,但2022年上半年上海发生了什么,大家心里很清楚,这就导致了上海的短期竞争力和国际金融口碑受到了远超预料的打击,国内外资本选择用脚投票,没有选择这两个地方,反而把新加坡作为亚洲离岸金融中心。新加坡这次就胜在一个“稳”字,它不只是依附马六甲海峡收点过路费那么简单,在新加坡GDP构成中,占比最高的是电子工业,占比第二的是石化冶炼,金融业只占13%左右。

尽管支柱产业不多,但做大、做精、长期优化就是过人的智慧,更重要的是它拥有长期稳健的金融政策,再加上新加坡政府左右逢源、东西方通吃的能力,把中立派作风玩得炉火纯青,两边利益均沾,又谁都不得罪。迷你小国玩出了大智慧,所以越来越多的资本为了避险,往新加坡腾挪。

中国的一些资本也不例外,你可以认为他们是为了躲避疫情封控,或者是为了躲避中美对抗。你可以说我是在胡说八道,但一定要正视问题。比如说,早在2017年,海底捞创始人张勇就移民去了新加坡,2018年港交所上市,2019年却成了新加坡首富,产业却在中国发展旺盛,一次套现就高达15个小目标,这刺痛了多少股民的心。今年上半年管控与发展的矛盾日益激烈,要求解封的呼声高涨,另一方面却是关键词“新加坡移民”的搜索频率暴涨440%。

新加坡随即宣布,将中国人投资移民的门槛从300万新加坡元,也就是1500万人民币,直接提高到2000万,门槛翻了7倍,只接收资产超过1个小目标的精英移民。这些人的快速流失,直接抽走了中国资本市场流动性,这种资本流失在过去3年不断恶化。我们只看到了中国居民存款数据不断创新高,以为这是好兆头,其实很多是抛售资产的变现,这些现金根本不会长期躺在银行账户上吃利息,它会随着精英的出走一起带走。

那些住在北京朝阳、上海陆家嘴,拥有千万豪宅的富裕阶层,当他们的心不在国内时,他们就会变成人民币和中国资本市场的最大空头。当然了,那些钱只要是他们合法赚来的,就不应该被质疑,去哪里也是他们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