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动因素是技术条件限制:国家战略力量的对外辐射严重依赖于国家军事力量的投送,军事力量能投送到哪里,战略力量就能辐射到哪里。同理,军事力量能在哪个地方压倒一切,战略力量就能在哪里建立霸权,这也就意味着承载军事力量投送的交通运输是推进霸权建设的核心。
第三次产业革命之前,尽管交通运输技术相较于农耕时代已有划时代的进步,但铁路交通受限于山川隘口的地理环境限制和途经区域的政治生态限制,很难发挥太大的作用,而与各大洲互通有无的海运同样也存在着速度慢、远洋续航不足、后勤补给困难、抗大洋风浪性弱等弱点。
所以,在当时的交通运输技术条件下,任何大国在崛起时,都会采取先近后远徐徐图之的战略,这就跟中国古代的远交近攻差不多。
主动因素是优点明显:在周边建立霸权,可以把御外的战略防线摆到远离本土的地方,使本国在战争时期获得较为广阔的缓冲区。另一方面还能依托自身的军事实力在本地区压倒一切的优势,在更轻松地调动区域内资源参与全球竞争的同时确保对供应链的绝对控制权!
最近美国部分经营就在反思,当年美国没有把制造业供应链放在美军能够完全庇护到的美洲附近,反而舍近求远跑去远离本土的东亚,导致中国发育起来后失去对国际供应链控制权,是美国历史上最严重的战略失误之一!
随着大国纷纷兼并周边地区以参与全球争霸,地缘势力范围的争夺逐渐成为大国战略竞争的主流模式,由此带来的一种非典型结果是:英国建立的所谓的世界性霸权并非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这种相对体现在英国的综合实力与军事实力无人能及,英国拥有大部分全球性事务决断权,英国是国际规则的主要制定者与裁决者,但难以染指有其他世界性大国存在的地区话语权,比如在中美洲美国说的话比英国权威,在北非当地只认法国做老大,在东欧德国和俄罗斯的影响力更大。
诸侯势力割据,群雄兵力的局面,让英国无法有效调动全球资源从事工业生产活动,更无法按照自己的意愿和不同国家的资源禀赋进行分工分配,彼时的经济全球化只是表面上的,真正的情况是各个大国以己为核心,在本地区建立闭合独立的产业生态圈,以满足发展需求。
换句话说,地缘势力范围越广阔的大国能调动的资源越多,产业生态圈的流通性越强,发展潜力也就越大。
这就是为什么近代大国需要满世界疯狂抢地盘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