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德国朔尔茨及同僚这些大聪明,欧洲放弃的眼前利益有点大:不仅俄欧关系回不到从前,中欧关系也大受影响。如果按照默克尔和马克龙的计划走下去,中俄之间的能源协议都约定用欧元结算,这等于中俄都支持欧元,有利于欧元对美元的竞争。
未来的中国无论是经济规模还是市场潜力,都不弱于美国。欧洲只需要在中美之间的博弈面前保持更多的中立,就可以拿到很多真金白银的现实利益。而且,俄欧以及中欧的合作升级让欧亚大陆经济一体化的远景,似乎也播下希望的种子。
这样的格局对欧洲是最有利的:既有了俄罗斯的低价能源保障,保证制造业的竞争力,又可以利用中国这个世界最有潜力的市场,甚至在制造业方面也可以形成互补大于竞争的错位发展关系。中欧相隔万里之遥,又没有什么直接的地缘利益冲突。
但这个格局对中国来说,未必最优。因俄欧一体化,欧洲成为单独的一极,虽然有利于削弱美国霸权,减轻中国来自美国的压力,先解决中国目前的外部最主要矛盾;但从长期计,俄罗斯倒向欧洲,对于升级与中国合作关系的兴趣会下降,俄罗斯主要的能源输出方向依然是欧洲。
欧洲成为一极后,俄罗斯在中亚的势力范围,也要加入到欧洲的势力范围,中国的外部空间仍然逼仄。中美欧三极之间的关系必然很复杂,中国并不能保证,在中国产业升级的过程中,欧美不会联合对付自己,让中国有腹背受敌的可能。俄欧一体化虽短期内对中国有利,但长期对中国弊大于利。
俄乌冲突爆发,整个世界都不一样了。美国固然实现了俄欧一体化彻底歇菜的目标,欧洲的资金也源源不断流向美国金融市场,协助美元升值缩表。欧洲对美国的能源依赖度提高,美国对欧洲的控制会更加牢固。但收之桑榆,失之东隅。美国的算计不可谓不歹毒,但机关算尽,反而可能会误了自己的全盘利益。
这一点从美国对中国的遏制也可以看到。美国发起贸易战后,中国的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新发展格局也开始启动。美国的科技战,让中国终于摆脱了“造不如买,买不如租”思维对自主研发创新战略的束缚。